第126部分 (第2/4页)

看对象啊!你们不清楚,咱们金陵这些年高科技人才外流现象严重,本土公司沉迷于技术外包,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出现过一家科技领头羊公司。”

“要知道一个好的科技公司会像催化剂一样,带动整体的产业发展;咱们就拿天义来说,这个公司我始终都有关注,他们出售的atoled技术在全球都属于顶尖技术,这样的公司如果让他们跑了,那是我们工作的失职。”

会议桌最前面一个五十出头、戴着金丝边眼镜的男人,用手中的圆珠笔点了点桌上的报告,问:“别的还有吗?”

郭光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说:“大家如果有时间的话,不妨看看天义科技发布的几段视频,绝对会震撼到你们,现在很多国外大公司都想跟他们合作。”

有人笑说:“我倒是看过,视频确实蛮震撼的,就是网上很多人在说他们技术造假。”

郭光明反驳道:“技术造假这个问题早已经澄清了。何况人家上个月一个技术转让就高达9。8亿,华星光电又不是傻/子,如果技术造假的话,人家可能会买吗?”

“另外他们即将上马的光传感器,同样也属于国际领先技术,打破了国外长期以来的传感器核心技术封锁。这样的企业,特殊关照一下我觉得没有任何问题。”

这下没人说话了。

戴眼镜的男人等了几秒钟,见没人再有意见,就朝郭光明说:“那好,光明同志,天义用地问题就由你去负责解决。”

“嗯!”

……

报告交上去后,天义也没干等着,正好江都招商引资局派人来了,沈心跟韩义商量之后,决定再到江都考察一番。正好那边有两家硅材料供应商,也顺便去看看。

很少露面的韩义这回决定亲自带队,6名半导体材料专家,另外还有副总经理李同文、业务总监郁巍、行政总监楼信鸿等,共12人,于5月10号上午9点半踏上了去往江都的路……

第246章 精辟

江都市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地处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

可惜的是时间晚了两月,要不能能体会一下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感觉。

韩义一行人于中午11点半抵达江都市,相关领导热情接待了他们,并对江都的投资环境着重讲解了一番。

之后去招待所吃饭,出席人员有江都市商务副局长陆嘉颖、招商局局长罗珍、高新技术产业委员会主任张海新、区代表等等。

席间韩义秉持多吃多听少说的原则,都由李同文跟楼信鸿他们去应付。

饭后还安排了一些活动,比如去参观江都的一些名胜古迹什么的,被李同文婉拒了,直接去硅材料生产厂家。

两家企业分别位于邗江区、广陵区,先去了就近的邗江区工业园。

这家名为“兴科”的传感器材料厂家,成立于2005年,主要致力于生产硅材料,是国内多家大型传感器及光学产品企业的供货商,年营业额超1个亿。

不过这些都是招商局提供的资料,具体什么情况还要眼见为实。

公司董事长吴兴元听说他们来考察后,热情接待了他们。

“这是李同文李副总。”

“您好您好!”

“这是郁巍郁总监。”

“您好……”

至于韩义的身份是传感器工程师,李同文也没单独介绍他的身份。

一番寒暄后众人进了产品陈列室,吴兴元亲自担任解说员。

“这是半成品硅材料,主要用于制造光敏、磁敏、射线敏等传感器……”

“我们公司始终坚持材料的创新性,每年会拿出一部分盈余投入到了新材料的研发中,目前在有机材料……”

韩义在郁巍耳边说:“去产区看看。”

郁巍点点头,笑着上前说:“麻烦吴总带我们去产线看看。”

“行!”梳着个三七开发式的吴兴元、笑容可掬的领他们去了生产区。

……

就在韩义他们抵达江都的时候,金陵这边有人急了。

上午市府会议结束后,郭光明立刻驱车赶往轩武区区,等听到区里还在“讨论研究”时,把几个头头脑脑骂了个狗血淋头,包括区书记谭俊材都没给他好脸色。

不过谭俊材根本不怵他。虽然级别上郭光明比他高了一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