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 (第1/4页)

“建在我们这里?”林玲玲犹豫了,“你是想从后花园那里截一片区域出去吗?不然就得用我们家的农田了。”就是农田,也得跟别人换,把几块农田换到一起才够用。

何亭亭摇摇头,“妈,当时生产队分田到户,是分光了。可是整个村子,肯定还留有地的。我们办厂,可以拉动我们这里的经济,是好事。所以我觉得可以找村长和镇长谈谈,看能不能便宜卖一块地给我们。”

这是何亭亭深思熟虑了两个多月才想到的,她想,台胞、江商还有华侨回来,都有各种政策,办厂也有各种政策,那么作为本地人,是不是也会有政策呢?即使法律法规上没有,跟村长、镇长好好谈,也有可能得到啊!

毕竟何家办的厂,说起来是本地实业,本地应该大力支持才是。

“这也是……”林玲玲听得直点头,“那我明天就去问问。不过,你大概需要多大的地也得出一份详细点儿的说明,这样我好谈判。”

何亭亭爽快地应了,马上进了书房开始忙活。

刘君酌见了,忙也颠颠地跟着去斟茶递水了。

计算面积并不是一个轻松活,何亭亭直到晚饭时间也没多大进展,又鼓着气不愿意和刘君酌商量,所以等何学回来,就拉着何学一起讨论。

因她没能提供办厂规格,林玲玲第二天就没有去找村干部谈,而是继续忙自己的事。

第二天白天何学要去上班,何亭亭找不到商量的人,又有刘君酌厚着脸皮讨好,到底还是跟他和好了,一起讨论要多少地皮的事。

三天后,何亭亭充分考虑了工作区、生活区和休息区,画了比镇上台胞工厂大两倍的地盘提交给林玲玲。

林玲玲拿着何亭亭提交的计划书,觉得需要的地有点大,估计不好谈判,但是没试过就放弃不是她的风格,所以她还是准备了两天,就出门谈判去了。

忙完要地皮的事,何亭亭就稍微空闲了一点点,有时间出去玩了。

刘君酌忙旧事重提,说起一起骑车去她外婆家的事。

何亭亭好长时间不到海边玩了,听了也很是心动,很快就同意了。

次日一早,何学出门上班之后,何亭亭带上大草帽,就和刘君酌一起出发了。

路线、食物和水都是刘君酌准备好的,何亭亭只管跟着他走就是了。

此时已经是炎夏,阳光灼热,知了鸣叫,有种烦嚣的错觉。即使吹来了海风,空气中还是显得闷热,并带着淡淡的海味。

何亭亭和刘君酌挨着路边并排骑,近海边时,就沿着海岸线走,下意识地放慢了骑车的速度,吹着海风、听着海浪的声音说说笑笑。

到得后来,两人干脆下了车,推着车走。

从高处看下方湛蓝色的大海,看白色的浪潮一遍又一遍冲刷到沙滩上,才触及又飞快地退去,像调皮的孩子,两人都异常的心旷心怡。

“亭亭,我唱歌给你听。”刘君酌觉得浑身上下都是快乐,就连发丝和毫毛,也散发着无尽的愉悦。

“我们一起唱。”何亭亭心情也很好,便应道。

刘君酌听得更高兴,“那我们先唱梅艳芳的《似水流年》,接着唱林志美的《偶遇》……”他一首一首地说完,就开始唱起来,“望着海一片,满怀倦,无泪也无言……”

何亭亭听了,忙也笑着唱起来。

两人伴着海浪声,走了一路,唱了一路。

到外婆家时,两人将带来的水都喝光了,又另外喝了外婆烧的大半壶水才罢休。

歇了一阵,何亭亭也不嫌天气炎热,拿了篮球跟刘君酌到小篮球场去打篮球,打了一阵,又到海边玩,玩着玩着有些困了,就在海边的椰子树下吹着海风睡了过去。到了下午四点,才急匆匆地赶回家。

次日,林玲玲谈判回来了,“有些眉目了,但是还得让村长和镇长商量商量。不过我看这事啊,十有**能成。”

她是从利益角度出发的,将地皮买卖的钱以及工厂办成之后每年的税收都说了出来,表示能给村民分红利,是对村子很有益的大好事。

这个点说服了村长,也说服了镇长。但这毕竟不是小事,两人表示要好好商量商量。

何亭亭听了,十分高兴。

又过几日,何玄连和沈云飞也放假回来了,刘君酌就弄了辆小车来,打算由年纪最大的何玄连开,向西进发。

沈云飞本来也想去的,可是他被他妈妈帮忙报名去台胞那个工厂打工了,根本腾不出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