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 (第1/4页)

来后,行礼请安。玄烨道了起喀。

随后,才是问道:“胤禔,你来找朕,可是为胤礽之事?”

“回皇阿玛,胤礽做此不忠不孝之事,儿臣实不敢求情。”大阿哥胤禔先是说了话。随后,心中虽是高兴,必竟太子这座山,终于倒了。立嫡立长,现在没有嫡子,他这个长子自然是有机会。脸上却是一幅忧心之色。

而且今日见皇阿玛对胤礽的种种,大阿哥胤禔都小心的观察过。看来,在皇阿玛心中,太子已经是毫无半点情份了。

于是,胤禔决定为君父分忧,当即跪下道:“皇阿玛宽仁,不忍心之事,儿臣愿为皇阿玛解忧。”

“难得,你还有孝心。”听大阿哥胤禔这么表忠心的话,玄烨心底稍是宽慰。便是夸了一句。

大阿哥胤禔一听这话,却是会错了意。以为自己的观察是无错了,当即便说道:“今脑子胤礽失德,不忠不孝不义,儿臣请诛废太子。此事,必不出皇阿玛之手,儿臣愿承此罪。”

玄烨听完这话,再是看着大阿哥胤禔时,眼中的大阿哥却是没有了刚才的顺眼。他怎么看,都是觉得此时的胤禔,居心颇测,野心勃勃。当即,便是强忍着怒气,问道:“胤礽是你弟弟,你忍心?”

“儿臣心中虽是不忍,可太子胤礽有负祖宗天下,自绝于皇阿玛。”大阿哥胤禔义正言词的说道。

“滚出去。”玄烨此时,从牙缝里说出三个字。朕这个做皇阿玛,都是忍不下心的事儿。你忍心,你这个做长兄的倒是忍心。

看着从大帐里狼狈出去的大阿哥胤禔,玄烨真是伤心透了。这就是皇家骨肉亲情,他是做什么糟心事啊。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这是一个对康熙朝影响甚深的一年。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五日,就在随行的大臣们,以为圣意可能是庶长子直郡王胤禔时。玄烨明确的说了话,对各位王公大臣如此道:“朕暂命直郡王胤禔善护统领之责,实无立胤禔之意。直郡王胤禔秉性燥急、愚顽不堪,岂会是皇太子之人选。”

随后,玄烨就是立马又下了旨意,命京中留守的四阿哥胤禛前往行宫,与大阿哥胤禔同时看守太子胤礽。

当玄烨的一行,在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十六日,回到京城时。关于废太子之事,可谓是震得整个大清上下,不得安宁。玄烨当时就是命太子胤礽居于上驷院,这个皇帝养马的地方。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十八日,玄烨便是祭祖,昭告天下,废太子胤礽,将其圈于咸安宫之内。这一众的糟心事后,整个人都是清瘦不已。

与此同时,在景仁宫的玉莹自然也是得到了消息。可是,她并没有与胤禛提起与此有关的任何事情。因为,她相信她的儿子会明白自己的位置。

错与对,这事儿是塞翁失马,不知祸福?

每一个人的人生路,总要自己选择。谁都是要为自己的因,吞下自己的果……

第二零七章 天子(三)

帝王之心,后、宫不可过问。所以,玉莹是一静治一动。她这位皇贵妃,并没有去皇帝表哥面前献爱心,也不曾主动为谁说上一句好话。她只是安静的待在了景仁宫内。

在老四胤禛得了旨意,去行宫之时。玉莹就是给每个亲近之人,下了话。不管是宫内宫外,是儿子老四府上,还是女儿如意府上,包括娘家佟府。都是一律重言,做好本份事,不可多嘴。一切以皇上的意思为准,听着圣心乾坤独断。

特别是佟府,玉莹是叮嘱又叮嘱。不管是阿玛额娘,还是哥哥们,都是不要卷进了朝中的事里去。

这一日,玉莹正是在后殿里,打里着那一块菜地。回头整理好了青菜,正是洗手时,发现了立于一旁的皇帝表哥。接过了皇帝表哥毛巾擦好手,玉莹忙是行了礼。玄烨让是起身,玉莹谢过后,才是问道:“皇上来了,奴才们怎么也不通传一声?”

“是朕让他们下去。”玄烨回道,然后,又是看着玉莹,说道:“最近朕的饮食,倒是难为你用心了。”

玉莹听了这话,微笑着说道:“皇上瘦了,臣妾就是想皇上多用点膳。”朴实的一句话,却是玉莹心底的真话。此时,看着面前的皇帝表哥,玉莹真得是瞧得出,皇帝表哥这一下子因为太子胤礽之事,陡然的老了。

身上已经是无半分之前,那种帝王的意气风发。有的,是权利之下,皇权之上,对于皇子阿哥们的,总总痛心。

“朕与你一道,摘些菜吧。今日午膳,朕在你这儿用些。”玄烨说了话。玉莹听后,倒是上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