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部分 (第1/4页)

着大织厂开始更新换代,中小织厂也会跟上……现在做生意几乎都用汇兑,不瞒您说,我也有好奇留意,从去年到现在,不长的时间,起码八成织厂有买过新机器。”

这个更新换代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即使不再提高,只是保持,也相当吓人。皇上面上顿时掠过了一丝阴影,他望着蕙娘,蕙娘道,“但具体几年我也不能说,这个还得结合官府的花名册来看。若要我瞎说一个数,我会说十年吧。再过几年,西北无法安置,这些游民就根本都没地儿去了,除非都去……不然,迟早酿出乱子。”

“比我和杨首辅估算的还多了几年。”皇上蓦地站起身子,在屋里来回踱了几步,他忽然叹道,“新**那边,几乎就像是个饕餮,根本是只进不出。燕云卫的密探也不是没有混入民间自发远航的船只一起过去,可惜全是有去无回……”

这个话题,他也只是稍微发散了一下,便又转回来道,“再说,朕也没那么好心,把这些人养得肥肥壮壮的,去滋养他的地盘。我是嫌他回来得还不够快?”

他断然道,“扩军的时候到了,以我身边几人的意思,与其向北,不如向南,那里的稻谷一年几熟,正是上好的产粮地,如能把安南、吕宋等国纳入掌握之中,大秦粮荒或可迎刃而解。即使不能,也要把贸易道路打开,起码让这些藩属国重新诚服于大秦,而不是远道而来的泰西人。”

在没有得病之前,皇上毕竟也是大有一代英主的苗头,即使是现在,他的身子稍微好了一点,步子立刻也迈得更为坚定,对外的态度,也更强硬了。蕙娘本身喜爱的就是这样强势的风格,她抬起眉道,“陛下圣明,久不打仗,军队也如钢刀一般,会生锈的。”

皇上微微一笑,又道,“不过,打仗毕竟是大事,没有仔细的准备,也不能动手。在此之前,我又的确想要缓解国内的粮荒,起码,是要把我们官库粮仓给充实起来……这和外国谈判,采买粮食的事,我想烦请女公子来做。”

蕙娘和权仲白对视一眼,都有几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蕙娘还没出声呢,权仲白已道,“慢着,这种事分明应该由户部出马吧?让她做,这不是摆明了下户部的脸子?”

皇上摇头道,“他们不会在意的……朝廷拨银子,哪比得上票号快?尤其现在又是秋后算账的时点,各地都封库清点,要挤银子那得到年尾了。我想以内库作保,向宜春号赊借二百万两白银,能买多少粮食就买多少粮食。如能把他们粮库买空,那就绝不要留下一颗一粒。”

权仲白还未说话,蕙娘回心一想,将皇上今日的言行再一品味,忽然融会贯通、醍醐灌顶,她倒抽了一口凉气,道,“难道这几年间,江南粮库已经全空了?”

皇帝亦是微微一震,他深深地望了蕙娘一眼,方才露出苦笑,坦然道,“前天刚到的消息,如同被水洗过一般,十室九空……粮道总督业已畏罪自尽,连何冬熊的帽子我都想要撸掉――这起杀才,他们难道不知道江南粮库里藏了全国大半储粮?还好今年收成还不算太糟,但就算如此,万一连续两年灾变多些,天下也要动荡起来了!种粮……地都被织厂、被桑林占了,一两年间能恢复多少肥力,能种出多少粮?”

他越说声调越高,到末了双眼精光四射,恶狠狠地将桌上杂物一扫而空,怒道,“和这件事有关的蛀虫,一个都别想跑,我是要从上到下一撸到底――”

殿角忽然传来了轻轻的咳嗽,封子绣不知何时已经推门而入,他不赞同地望着皇上摇了摇头,低声道,“李晟,你的病是最不能动气的了……”

皇上像是被抽掉了浑身的骨头,他跌坐在椅上无力地摆了摆手,叹道,“然而,事情出了,也不能不想办法。现在的大秦,就像是一锅沸腾的水,看似烈火烹油,实则是哪一瓢都舀不得……既然如此,只有添点冷水了。此事关乎国计民生,能力稍差一点,被泰西人看出端倪恐怕又要生事,别人的能力就算到了,人品我也信不过。唯独你们夫妻,才能让我放心。焦卿不要回绝,这件事,让子殷跟你一块去办吧,你从未去过南洋,也可以看看那一带的风光,和东海做个比较……”

毕竟是天子,虽然语气柔和,但也是容不得一丝不同的意见,说话间,就把这事给定了下来。

☆、299、同船

皇帝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蕙娘扫了权仲白一眼;见他已收敛了漫不经心之色;不免在心底一叹:这个人论心地;是比她善良多了,皇帝一抬出国计民生;他顿时就露出忧急之色,看来是全没想到要和皇帝讨价还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