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懔髟扑菩醢愕阕涸谔炀⊥贰D腔凭铡⒙湟丁⒐檠恪⒚�妫�恳谎�既旧狭撕�畹�诺那锷�D疽队陕痰交频较粝舻刈孤洹⒙�ǚ砂住⒎懔秩境啵�由先�晃迨钡南粝羟锷��懔�囊安菁涠际乔锷�恕�

秋接受了春的绚烂和夏的繁荣,也接受了春的张狂和夏的任性;接受了生命从开始萌动到稳健成熟期的种种苦恼、挣扎失望、焦虑、愤怒和哀伤,也容纳了它们的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颂赞。秋告诉我: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你该不怕去体验和品尝。生命不是空虚的,它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真实而具体。因此生命应在执着的时候执着,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

正是有了这份对秋天的感悟,在现代,从很小的时候,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将来的责任。所以,无论爹地和妈咪让我去学什么,我都会执着而认真的学好。虽然有时会感到枯燥乏味,但我不怕去体尝,枯燥乏味过后总会有收获。

不知不觉间,便来到了沁芳亭。

荷花早已败落,只余满地残荷,入眼的萧瑟,让人不免心中一阵惆怅和感慨。难怪,秋在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的心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他们或诗或词或文章,借秋将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和牵挂,熏染得淋漓尽致。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哎!”一声叹息蓦地从背后传来。

转身望去,但见四哥端木若云翩然立于亭中。阵阵秋风吹过,衣袂飘飘,青丝飞扬,说不出的俊逸儒雅。若云给我的永远是一种莹润暖暖的感觉,暖若冬阳,温润如玉。而此时,他脸上却有着遮掩不住的寂寥与惆怅,让人为之心疼。

“云哥哥,怎么这般神色?”莲步轻移来到他身边,轻声问道。

“没什么,”若云看了我一眼,又转头望向那片残荷,“只是这入眼的萧瑟秋景,让我有些感慨罢了。”说完,又是一声叹息。

“云哥哥,何必如此?”我也看向那片残荷,“也许草不谢荣于春天,而木并不怨落于秋天。谁执鞭策驱四远?万物兴衰皆自然。”

“晴儿的见解倒是独特,”若云扬唇露出一抹浅笑,转而感叹道,“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临秋而感怀心事的人俯拾皆是,并不只有我,难道晴儿就从来不会伤春悲秋?”

“那倒不是,晴儿又不是圣人,只不过伤春悲秋的时候比常人要少罢了。”我冲他调皮地一笑,“云哥哥,念首诗给你听吧!”

“好啊,在下洗耳恭听。”若云拱手作揖,一脸戏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所有的诗作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首《秋词》了,全诗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激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晴儿此诗做的真好,一反常人的悲秋心态,另辟蹊径,以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若云眼露惊喜,满脸赞赏。

“这诗并不是我作的,我也不知道是从那本书上看到的,因为极为喜欢,所以就记下了。”暗自吐了吐舌头,我哪有刘大诗人那么好的才情。

“晴儿是不是太谦虚了?”若云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哪有?”不想继续深究,我连忙转移话题,“云哥哥,但凡事务皆有正反两面。就拿秋天来说,你看到的是百花凋零,草木枯败的萧条,而我看到的则是秋高气爽,万里长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云哥哥向来心思细腻,应该知道,心态不同,入眼的景象也会有所不同。”

“晴儿说得甚是有理,春夏秋冬这四季确实各有千秋,只是我更喜欢春天的万物勃发和‘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欣欣向荣之景。”若云看了看我,问道,“不知晴儿最喜欢哪个季节?”

“秋季。”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秋的衰败,秋的清澈,秋的萧瑟,秋的明朗,秋所有的一切,我统统都喜欢。”

“为什么?女孩子不都是喜欢明媚的春天或是雪花纷飞的冬季吗?”若云脸上露出一丝疑虑。

“春天一味地萌发生长,而冬天万籁俱寂,一派死气沉沉。秋天却不同,它留了春夏的一点余韵,不过停止了修饰,被风雨磨蚀了那么点残余,只剩下一派不修边幅的冷艳自然,这就是我眼中所认为的秋的美。”话锋一转,“不过,我也非常喜欢春日里去郊外踏青,冬日里去踏雪寻梅,少女的情怀总是很难揣测的嘛!”

听我这么说,若云似是陷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