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1/4页)

杨锡此时却不管这些,想管也无能为力,他目前的计划,是先壮大自己。

群英会过去了四五个月,名声也传出了,许多难民来投,辰河工厂已经人数达到三万五千。

杨锡将这些人分到三个港口,辰河港与老基地,合起来达到了两万人。而彭泽和柴桑也有不少。

最关键的是,第二条巨舰,黄河号下水,并于柴桑至彭泽段河道,巡航服役,顺便调度两港人员和货物,又震慑各方,已然成为水上霸主。

此前从无名岛运货到江夏,是依靠船的速度,偷偷摸摸,各郡水军并不知情,如今巨舰一出,一趟货物就是长江号打头,十艘货船护航,哪里还有人敢拦路。

杨锡颇为得意,在长江上耀武扬威,就连孙坚的长沙郡,也向他订购货物,每月要运送一次,每次都是上百吨的纸酒盐等各种物品。

庐江郡的陆,给杨锡介绍了几个大豪强,做为分销商,也给杨锡消耗了不少货物。

而杨锡却有规定,所有订购货物,有一部分,都必须是用等价的粮食来交换。

杨锡设有一个大粮仓,两个小粮仓,粮食储备此时已经超过百万石。

想想时机也差不多了,杨锡掏出一本新编的书籍,正是苦思冥想了很久,然后又参考了第一部资本法典《拿破仑法典》以及各个后世国所有法典而编写出来的《辰河法典》。

《辰河法典》已经交由印刷部印刷,但是杨锡还没有将其列入学校的学习范围。

毕竟自己没有自己说了算的地盘。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董卓已经入主,朝廷已经根本管不到地方,这就是时候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了。

鄂县实际已经在杨锡控制之内,民意基础也已经达到,杨锡决定开始学习法典,然后将鄂县真正掌控。

杨锡来到蔡琰、顾雍和张昭的别墅,将三人请到一起,让后三人就人手一本《辰河法典》。

张昭看着看着,手已经开始发抖。

“这!这!你这是要完全颠覆孔孟之道了吗?不行,不行,万万不行!”

顾雍看两页,直接将书丢在桌子上,死死盯着杨锡。

蔡琰却显然没有这么激动,现在杨锡隔几日就来跟她聊聊人生,谈谈理想,基本差不多能将其思想改变一些了。

“子布,元叹,你二人为博学之士,在我辰河港,也交流观察了数月,其实我明白,你们心中,对辰河港是抱以肯定的态度,但为何我们不能让这个世界,往好的方向发展?难道你们还觉得,儒家孔孟之道,是世间唯一真理吗?”

张昭与顾雍相对无言,其实他们在辰河港亲身体会这么久,深深感觉到,若是辰河港蔓延天下,这世道,将会彻底改变。

这次交谈,一直到第二天早上。

最后,终于有了结果。

“无论将来如何,杨锡在此拜谢二位支持!”杨锡为二人深深鞠躬。

顾雍是寒门,张昭是难民,这二人算是比较容易拉拢的对象,杨锡向他们下手。

蔡琰说自己还要继续学习,杨锡没有劝他。

第七十八章 讨董卓杨锡欲北伐

如今的鄂县县城,已经没有多少人,本来就只有五六千人的城池,随着辰河港越发繁华,许多人都干脆搬去那边居住,成为了行商。

这些人逐渐发展成了一股新的势力,在江夏十几个县已经小有名气,人称鄂商。

但最近冷清的鄂县县衙,却进驻了五六百人,为首的是张昭和顾雍。

然后鄂县县衙上新增了两个牌子,一个是“鄂县农业部”,一个是“鄂县建设部”。

县长仍然是罗兰。

罗兰现在杨锡说什么就什么了,一切随其安排,因为服了,太服了。

以罗兰、张昭和顾雍三人组成的鄂县新的管理阶层,正式成立,其他县衙部门皆受三人调遣管制,无有不服。

包括胡家和黄家。

罗兰先是登记鄂县之民,无论大小地主,都一律停止蓄奴,违者由辰河商会为其赎身。所有鄂县之民,都要有辰河商会的身份证明,是一张钢制卡片,上有其姓名籍贯登记。

这就是人口普查。

张昭、顾雍负责土地丈量和确定,凡是有主土地,都要登记从新造册,归现有私人拥有,神圣不可侵犯。

私有土地永不征税。

这一点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耕种土地永不缴税,那出产的粮食,全归私有,谁不支持,大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