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 (第1/4页)

。”

杨锡听到这里,顿时明了。

“哎呀!你怎不早向我汇报工作,难道想给我一个惊喜!若你早汇报此事,我估计大桥已然开始开工了。这样,等此间事了,你便组织所有参与工程的专家,在西陵举行研讨会,我会亲自参加,到时候教你们解决方案!”

听到杨锡如此说,黄祖也好,黄杰也罢,甚至是在旁边听着的黄严等黄氏长老,皆大吃一惊。

如今征服了大山不错,有了火药雷、管,开隧道使大山成为坦途已经很常见。但修桥,却一直是难题。

便是汉水、淮水上的大桥,也是要等到低水位期才敢动手,更别说长江这样的庞然大物了。

长江便是再怎么水位低,在中游往下,也是无法可想。

他们哪里知道,杨锡便恰好解锁了这深水桥墩浇筑之法。

此法叫做大型管柱钻孔法。

此前修筑桥墩,都是在水中修筑围堰,以人力将围堰中的水抽出,然后再人工掏出淤泥,浇筑钢筋混凝土,这样便形成了桥墩。

这只适合低水位作业,但大型管柱钻孔法却不同了。这方法是先铸造一两米直径的大混凝土大型管子。在将这些管子放入水中,可以一节一节接上来,抽出其中的水,再将管柱往下打入河床岩石,浇筑混凝土桥墩。

后世的武汉长江大桥,正是如此建造成功的。

一九五四年,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苏联专家康?谢?西林提出采用管柱钻孔法架设大桥。

管柱钻孔法有明显的优点,能在距水面三十七米以下施工,不受深水期的限制,而且不影响工人身体健康。

如今辰河国大型机械开发日益增多,可以开展此种大型工程了。

杨锡有些激动,若是征服了长江,那便意味着只要有时间,可以征服大海和青藏高原外的任何地域。

却说杨锡亲自捧了黄三老灵牌,出了安陆火车站,早有黄杰安排的黄氏私家车在等着接待。

这私家车,却是卡车。

足足三辆卡车在等着。

杨锡看着这三辆货车,心中暗笑。这在后世,乃是纯粹的货车,此时竟然为高档奢侈品。

不是不想推出私家车,而是那东西实用性不高,在前期阶段,杨锡不想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去干这种性价比不高之事。

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这些东西水到渠成。

杨锡被请上卡车,还真别说,黄杰也算是会拍马屁,竟然将个卡车后面改装,加了舒适的凳子沙发,还有一个小圆桌。

但如此一来,能坐的人便少了,杨锡邀了黄祖、黄杰二人同坐,田函护卫,其他人,则全部坐另外两辆车去挤一挤。

杨锡没想到,这一次普通的安陆之行,竟然会改变自己的世界观。

第四百六十八章 见鬼

黄祖如今主掌黄氏商行,行商天下,也与北方信阳实业对接,心态转变之大,让杨锡侧目。

两人虽然之前有些嫌隙,但这么些年过来,早没有了当年意气之争。于是车上谈笑风生,气氛融洽。

卡车走了十多分钟,便是黄氏庄园。如今的黄氏庄园,又有了新气象,拖拉机满地跑说不上,但至少拥有二十余台拖拉机,三辆卡车。

杨锡一路走过去,发现黄氏庄园的良田,都改种红薯,不种水稻了。

“元首,你不知道,经过几年推广,国民对于辣椒竟然出现了井喷式需求。我黄氏今年计划种植辣椒五千亩。”黄祖指着一大片的辣椒地讲解着。

杨锡道:“这是好事,到时候我教给你一种辣椒的新式做法,这种东西叫做豆鼓辣椒酱,只需十几种材料,便可制得,说不定你能做出一个辣椒吃法的品牌。”

黄祖大喜,知道杨锡说能成为品牌之物,绝对不会差。

杨锡看看手中黄三老灵牌,灵机一动道:“这辣椒酱的品牌名称,我都给你想好了,就叫老义父吧!”

“老义父?这名字是否有些太意外些?”黄祖脸色古怪。

“哈哈,就叫老义父,哈哈!”杨锡邪笑,想起后世那打入国外市场的一种豆鼓辣椒酱。

“你放心,我不是开玩笑,保准你赚的盆满钵满。对了,明日我便将制作流程交于你,你这里辣椒一出,便可开始制作。”

黄祖见杨锡一本正经,知道不是开玩笑,遂默默记下此事。

下车步行了几分钟,前方出现一排老房子,早有黄祖安排的击鼓队与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