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殷监 (第1/1页)

好书推荐: 嫡妻难惹

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纵然防备再完善,也总有疏忽的时候。 虽然从目前来看,来客并没有加害熊午良的意思,但是神秘人在桌面上留下一支匕首,明显也是展露手段,隐隐间暗带威胁之意。 此约,不得不去。 熊午良深吸一口气,心中暗怒。 踏马的。 劳资来到这个世界上,生来就是顶尖贵胄,一向只有欺负别人的份儿,什么时候受过这等不明不白的鸟气? 别让劳资知道你们是谁,不然有你们好受的。 不过……我熊午良好歹也是正儿八经的曲阳侯,岂能任由尔等宵小呼来唤去?让我去猎户山赴约?想得美。 装神弄鬼,也想威胁劳资? 熊午良思忖片刻,看向芍虎,暗下决心,遂低声吩咐一番…… …… 此时此刻,猎户山中。 一条小路蜿蜒曲折,通往密林深处,这道路虽然狭窄,但是路面却结结实实——显然经常有人在这条路上行走,与传闻中‘猎户山人迹罕至’似乎并不吻合。 沿着小路探寻,路的尽头消失在一片山崖之中,一道清亮的瀑布遮住了路的去向——整体构造大概相当于孙猴子的水帘洞。 穿过瀑布的遮挡,别有洞天。 几十个汉子齐聚一堂,却没什么秩序可言,看上去乱糟糟的。 有的汉子一边喝酒,一边嘴里不干不净地说着什么荤话。 可谓是典型的山匪形象。 但山洞中,却挂着一面宋国的旗帜,还有一面硕大的羊皮地图,上面用炭笔勾勒出密密麻麻、意义不明的标注。 正中处,还有一面不小的牌匾,上面用工整的字体写着两个大字——‘殷监’。 众汉子争论许久,也没能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遂纷纷将目光投向一个一直没有说话的男子。 “二统领,您来说说,我等要何去何从?” 殷监二统领,阴喻! 这个‘二统领’面容白皙,手指纤长,一副文文弱弱的书生形象,眉目中透着三分慈和,像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心地善良的读书人。 但谁若这么以貌取人,多半要吃亏。 这个所谓二统领,手上沾染的鲜血无数,在‘殷监’中素以手段阴狠为名。 二统领阴喻柔柔一笑,起身清了清嗓子,声音颇有磁性:“既然如此,那我来为大家分析一下——” “家国骤变,我们这些曾经见不得光的人,现在又不知何去何从了。” “目前,你们提出了两条路——” “第一条:继续执行大王的遗命,刺杀那位楚国的曲阳侯,为大王报仇……也算是报答了大王的知遇之恩。” 应者寥寥,甚至可以说是没人吱声。 宋国已亡,除了极少数死忠,否则没人愿意给这个古老社稷陪葬。 阴喻见状微微一笑,似乎眼前的局面不出他的预料,接着说道—— “第二条路:就地解散,各回各家,从此以普通人的身份了却残生……” 场面一下子热闹起来。 不少人纷纷点头,显然对这条路很认可。 对于这些杀孽无数,刀口舔血的人来说,能有这样的结局,而不是横死于牢狱之中……已经算是福报了。 阴喻沉默良久,直到所有人都闭上了嘴,才悠悠有些揶揄地说道—— “诸位也不想想,你们身上连照身(身份证)都没有,算得上是来历不清……楚国能要你们这群底细不明不白的农夫不成?” “恐怕要被抓起来,好好拷问一下各位的来历。” 有人轻哼一声:“凭我等的身手,天下大可去得——何必非得在楚国讨生活。” 二统领阴喻恬然笑道:“诸位,你们都是大案要犯出身,我等聚在一起,又有了大王的保护,自然无往而不利——但若分散开来,则一小小亭长也能将诸位缉拿归案……” “况且二三子都是有能耐的人,过惯了大鱼大肉、快意恩仇的日子。” “试问,尔等岂能甘于老死于乡野地头之中?以后安心交粮贡税、老老实实地接受那些小吏的盘剥?” 众人又沉默了。 良久之后,才有人不甘心地出声道:“难道二统领也和大统领一样,抱着第一条路的心思?” 不应该啊! 咱家二统领,和大统领可不是一路人。 大统领那是宋王偃的死忠,听说宋王死了,抱着木刻的牌位痛哭流涕,赌咒发誓地要为大王报仇。 那熊午良是那么好刺杀的? 就算成功杀了,也得引起楚国的震怒。 到时候兄弟们虽然手段高强,但在楚国的举国围剿之下,也得死伤惨重。 兄弟们就是不想跟着宋王偃陪葬,这才私下来找素来以智(奸)谋(诈)闻名的二统领,求后者想想办法,为大家谋个出路。 结果绕来绕去,堵住了大家提桶跑路的心思。 又绕回找熊午良拼命的路上来了! 有人长叹一口气,对着阴喻道:“二哥,这个时候能避开大统领的耳目来到这间屋子的,都是您的人。”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