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微妙的齐国政坛 (第1/1页)

好书推荐: 掌元时空 特警乱明

为了更好地开展【琅琊】的建设,熊午良又一纸调令,调来了曾在平阿县担任县令的湖聪。 湖聪,时年三十六,大楚平阿县人,楚始皇潜邸故臣。 为人方正不阿,但有时候会认准死理,死脑筋。 遥想当初,熊午良在平阿县用水泥修筑堤坝,湖聪认为此举不妥,甚至敢当面呵斥熊午良。 虽然最后事实证明熊午良是对的,但湖聪的刚正耿直,还是给熊午良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就是这样一个忠耿之人,偏偏又颇有治理之能! 平阿县在湖聪的治理下,迅速建设起了天下闻名的‘平阿商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平阿商港’凭借着港口的优势,使得整个平阿县的经济反超曲阳县,后来居上! 其一手建设出来的平阿造船厂,已经可以生产五百料的海船,初步具备了近海航行的能力——在当初熊午良与各国联兵攻齐的时候,平阿水师曾立了大功! 话说齐国太子田地,便是平阿水师与齐国的水师交战之时,被楚军掳过来的。 后来被熊午良认成义子,齐国又成了楚国的铁杆盟友……那都是后话了。 总之,湖聪能力很强,人品很好!当初已经在治理平阿县的时候,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而在熊午良计划中,对琅琊的开发,和当年的平阿县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 由湖聪来主持琅琊的建设,再合适不过。 …… 齐国,临淄。 齐王田地正喝着小酒,看着面前宫女歌姬的舞蹈,眯着眼睛在腿上打着节拍,好生潇洒。 突然,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大王!越地军报!” 田地唰一下睁开双眼:“定然是义父的消息!” 话说熊午良起兵攻越的时候,齐国作为楚国的盟国,也出动了数万军队,在北方策应楚国的攻势。 其实国内的孟尝君田文、安平君田单,都曾不看好熊午良发动的攻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楚军外强中干,后劲不足。两万部曲虽然强劲,却不擅于琅琊那样的山地丛林作战。 就算熊午良的赫赫威名声震列国,在凡夫俗子眼中已经笼罩了一层不可战胜的光环……但赵雍、田文、田单这样真正的明眼人,还是更愿意相信基于事实的、科学的判断,而不是神化的名声。 孟尝君田文就曾经放出话——楚国攻越,胜算不过三成! 安平君田单更是掷地有声——要是楚国能轻易取胜,他以后就倒立走路! 这两位,一文一武,基本是齐国军政干部队伍里的最高领导了。 二人都如此看衰熊午良,但奈何齐国与楚国有盟友之实,再加上齐王田地坚持看好义父能赢,这才勉强松口,派出了几万齐军,在北部策应楚军的攻势。 …… “孟尝君、安平君,求见大王!”说曹操曹操到,这边还不等送信的使者进来,门外又传来了内侍嗓音尖锐的禀报声。 田地眉毛一皱! 这两人,携手而来,肯定又是来批评自己滴! 至于他们口中会有什么说辞……田地耳朵都要听烂了! 无非就是——说楚国肯定打不动越国,齐国不该跟着楚国白白劳民伤财。 要么就是——齐乃大国,实力又渐渐恢复,不该永远以父事楚!应该逐渐脱离楚国的控制,重新独立起来! 正头疼间,田文和田单已经走了进来。 “臣田文,拜见大王!” “臣田单,拜见大王!” 田地无奈地叹了口气,耐着性子摆了摆手,遣退了还在歌舞的乐师和宫女们,然后坐直了身体:“二位爱卿,有何见教?” 果然。 田文一拱手:“楚国攻越,如今已有月余。” “据臣所知,越国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战略。” “既然姒惊明智地没有选择硬碰硬——那么楚国的胜利概率,已经太过渺茫了!” “如今,我齐军近十万军队、民夫在越国北部集结,空耗粮饷,每天耗费的钱粮都令臣痛心,至于战略目的实在是不知所谓……请大王收回成命,让将士们回家吧!” “这一仗,熊午良不可能打赢的!” 田文顿了顿,继续笃定地说道:“那熊午良纵然用兵如神,但是面对琅琊的特殊地形,恐怕也没什么办法。” “楚人头脑发愚,也便罢了。” “还请大王您清醒一点!” 说罢,田文又求助性地扫了田单一眼:“安平君,您也是如此作想吧?” 田单轻咳一声,也点了点头。 虽说齐国在行将灭国之际,那熊午良出奇谋,帮助齐国复国成功……算得上是咱齐国的大恩人。 但是,田单也着实觉得——自家大王如此行径,确实是过分了! 好歹咱齐国也是个大国。 过去的数年时间里,齐国一直唯楚国的马首是瞻,楚国只要出兵打仗,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齐国都要跟着出兵策应。 仗打完了,也捞不到什么好处。 就拿眼前这场仗来说——明明楚国不可能获胜,但大王还是一意孤行,要派兵支援楚国。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