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2/4页)

我做决定。

在奉先殿跪了一夜之后,同州的州县大人被杀的消息传来,朝中的大臣更是忐忑不安,他们在光明正大殿上要求皇上议和,可是我却如懦夫一般没有上朝。

大总管告诉我,光明正大殿门口的大臣吵成了一团,问我要不要过去瞧瞧。

我却摇了摇头。

是和是战,我还没有想好答案,去了也是无法解决问题。

“皇上!皇上!”

奉贤殿的门口突然传来一声哭声,门口的小太监迅速的阻拦住哭闹的来人。

可这一身动静让我恍然回了神,我站起了身子,揉了揉早已发酸的腿脚,颤微着身体走向了奉贤殿的殿口。

两扇朱红色的铜门大开,对面刺眼的阳光直射而来。

而地上,淑妃娘娘正领着赵宁珊跪在了我的面前。

淑妃娘娘一脸的泪痕,她哭诉着对着我道:“皇上,宁珊是您的亲侄女,臣妾恳求您不要将宁珊嫁到匈奴,她才十六岁,嫁给一个死人她还有什么活路?”

淑妃娘娘哭的伤心欲绝,仿佛求和的事情已经铁板铮铮。

地上的宁珊也哭的落雨梨花,眼眶红红的望着我,恳求道:“姑姑,宁珊想留在京城。”

早日的太阳有些刺眼,我的视线有些乌黑。

“皇上小心!”大总管在一旁提醒道,我伸出手扶着身侧的木柱,望着跪在我面前的二人,这才想起匈奴人提出要将赵国公主嫁给乌元冥婚的无理要求。

所有的人,所有的人都想要求和吗?

我脚步虚浮的向前面走了几步,淑妃抹了一把泪水,见我毫无反应,跪在地上向我这个方向挪动了几步,“宁珊贵为公主,身份尊贵,求皇上千万不要将她嫁道匈奴,臣妾就只有宁珊一个女儿,臣妾求您了!”

说着,她跪在地上,磕着头。

响声一道接着一道,宁珊痛苦着扑了过去,大声喊着:“母妃!”

我有些心痛的望着她们痛苦的摸样,赵宸穆没用,可我何尝不是也没用吗?连赵家的人都守不住,又如何去守着天下人!

“姑姑,宁姗不用去,我去!”

一片痛哭声中,忽然一道清脆的声音落下,我抬起了头,晨光中,宁霜穿着一身耀眼的宫服走到我的面前,她扫了一眼地上淑妃和宁珊,轻声对着我道:

☆、第75章

“姑姑;宁霜自愿请去匈奴和亲。”

烈日下,宁霜的这句轻语让地上哭诉的淑妃顿时禁了声;奉献殿外陡然静寂了下来。

我抬头,望着宁霜脸上的轻浅的笑容,心中却莫名的哀痛起来。

宁霜却看着我静静的开口:“宁霜身为长姐;愿意前往匈奴,保我赵家太平。”

我紧紧的抓着身边的门柱;沉默着;哀痛着;却说不出一句话出来。

和亲的人选的一但定了下来;朝中的大臣皆是大定。第三日,我终于出现了朝堂之上;大臣们瞧见我的身影也纷纷松了一口气。

蒋太公躬身问我:“皇上可是想清楚了;我等要同匈奴求和并将宁霜公主送往匈奴?”

我抓紧身侧的扶手,不,我没有想清楚,我不想让赵国如此的屈辱下去。

“皇上,赵国血汗男儿众众,您真的要同匈奴签订如此丧权辱国的条约吗?”

朱少卿忽然出列,举着板芴急急出声,“这场仗才是开端,宁霜公主也要为此牺牲,赵国的九个州县也要沦为匈奴的附属之地,微臣虽然文仕出身,可是臣愿意同当年的赵高祖一般,弃笔从武,舍身入战场!”

说到此,朱少卿的脸色皆是激愤之色,他目不转睛的盯着我,恳求我收回求和的命令。

可是,没等我开口,殿外传来了消息,匈奴人在江口又斩杀了一名军队统领大人。

朝中的大臣顿时惊吓的满身是汗,他们纷纷厉声出口,“朱大人年轻,以为上了战场就能反败为胜了吗?匈奴人如此凶残,不过三日,他们杀掉了四名我赵国的官员,不求和,只会激怒他们,即使这场仗打赢,百姓会遭受怎么样的磨难,赵国会损失多少,朱大人可是衡量过?”

“可如今,各位怎么知道求和之后,匈奴人便会偃旗息鼓,退出中原边境!”朱少卿似乎心有不甘,仍然赤红着脸辩驳。

殿堂下吵成一团,最终,他们收了声,拱着手对着我倒:“是和是战,请皇上给个定夺。”

空荡的大殿,所有的人都等着我的答案,尽管我的心中存有同朱少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