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页)

时候,开封府诸人或多或少都心存疑虑,但经过数月的相处皆慢慢淡化。唯独他看我的目光依旧带着有意无意的探究与疑问。而我唯有装作若无其事,小心翼翼隐藏着内心的种种秘密。

终究有一天,因为一件事情,让他对我的疑虑愈甚。

那一日,城内又有命案发生,一名从颖昌府前来开封城访亲的年轻男子刘天佑死于其族兄刘天誉家中。究其死因,其族兄刘天誉的解释是,刘天佑个性本就沉郁多愁,因双亲新近亡故,加之参加州试落第,不堪心中悲苦,故生悲观弃世之意,自寻了短见。

而与刘天佑随行的老仆刘忠却认为,他家公子近日已不像往日这般消沉,前些天还说过些日子就返回颖昌家中,用功读书准备来年科考,不可能突然自杀,一定是被人所害。

二人争执不下,在那老仆刘忠的坚持下,便告到了开封府。

包大人接下此案,即命公孙先生及展昭带领开封府诸人及仵作等前往事发地点勘验。我征得先生同意后,也跟随前往。

一行人在刘天誉及刘忠的带领下,穿过刘府的后院,来到那刘天佑的住所,一进门,便看见一名年轻男子躺于地上的血泊之中,已死去多时,颈部有一道深深的伤痕,手中握着一把短刀,也是沾满了血迹。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气味。

我第一次直接面对案发现场,不由得觉得胃里翻江倒海的难受,我极力忍耐,只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跟着先生等人仔细勘验。

待屋里仔细看过一遍之后,我心中已有疑窦渐生,再看公孙先生,他正在仔细翻看书桌上的书籍字笺,也是一脸的沉思。

回到府中,公孙先生携我随众人一同去见包大人。

包大人一见我们的神色,当下已猜到几分:“各位可是发现了什么可疑之处?”

公孙先生从衣袖中取出一张纸笺:“大人及各位请看这个。”

我依言走上前去,仔细一看,却是一首五言古体诗:

“仰面青天近,俯首白云低。

山河一朝憾,风雨亦歌飞。

塞北浮云远,江南春意离。

金乌如过隙,世事总依稀。

英雄如有见,琐屑岂能违?”

笔迹峻秀有力,墨迹犹新。

我疑惑地看向公孙先生,公孙先生指着落款道:“这是那刘天佑昨夜的新作。”

我“啊”的一声,脱口道:“此诗应为忆山川旧游之作,虽有沉郁之风,但苍茫遒劲,不应该是绝笔之作!”

公孙先生赞许地看我一眼,向包大人说道:“简心所言极是,学生亦是如此看法。学生认真看了那刘天佑的书桌案几,见桌上摆放着《论语》、《孟子》等书,书上明显有新近翻阅的痕迹,书本边上还附有详细的读书笔记。另外,学生还找到一封刘天佑写给同窗好友的信件,信尚未写完,但其中已有思归之意,并言归去后将与友人共同切磋学业,以备来年科考。由此可见,其仆刘忠之言甚为可信。”

包大人点点头:“如此看来,此案应另有隐情。还有呢?”

包大人看着公孙先生,先生却看向我微笑道:“方才在案发现场,公孙策见简心一脸的若有所思,想必是有所发现?”

“哦?”包大人闻言,亦转头望我:“你可是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我不妨大人竟由此一问,看着大人那不怒自威的样子,忽然感觉到一阵眩晕,未等开口,那已多时不曾出现,但却依然熟悉至极的莫名紧张情绪,又一次向我袭来,我的心狂跳不止,额上沁出密密的细汗,手心瞬间变得冰凉。。。。我抬起头看看众人,却说不出一句话。

花厅内众人皆诧异地看着我,展昭眉峰紧蹙,满眼疑虑,公孙先生更是一脸的愕然。在他眼里,我一直淡定从容,从未出现过这般窘迫的模样,先生不由上前一步,刚要开口询问,却被大人作了个手势制止。

只听包大人温言问道:“简心,你,可是惧怕本府?”

“我。。。。。。”我望向大人,依旧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包大人放缓语调,和蔼地说:“简心,本府平日虽与你不曾有太多接触,但亦听公孙先生时时夸赞你,说你细致勤谨,聪慧好学。本府心中甚觉欣慰。”

顿了顿,大人又继续说:”简心,我们同在开封府衙内共事,相处时间可比家人亲友,本府职位虽在你之上,但亦希望平日你面对本府时,能以平常之心相待。”

大人和颜悦色的几句话,终于让我紧张情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