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2/4页)

常守信等人看到他到来,没有时间和他搭腔,只得笑着朝他点点头,各自忙自己的活计,潘学亮和徐峰一起招待客人,给客人送烟送酒,帮着算帐收钱,也忙得不亦乐乎。这样到了十点,客人们才渐渐少了起来,几个人才松了一口气,可有时间能歇一会儿了,跑了半天连腿都酸了。(未完待续)

第205章 毕竟两人曾经相爱过

送走最后一个客人,烧烤广场这才安静下来,常守信问大家想吃什么,劳累了半天很是辛苦,他要好好犒劳手下一番,大家好好吃上一顿,喝点酒解解乏,晚上睡觉也香,明天早晨也有精神。

“看看都剩下了什么,大家随便吃点就行,虽然是自己的买卖,但也不能大吃大喝,一定要注意成本核算,不能够挣点钱全都吃光,那样没有了一点意义。真成了卖烧饼的不带干粮,吃货。”潘学亮笑着说。

“咱们几个能吃多少,干了半天不吃好喝好还行,那样身体也受不了。”常守信说。

“你们大家歇会儿,我去给大家弄吃的。”常守信说。

“还是让我和汉明来吧。”韩平群说。

“不用,你们都很劳累,我干的毕竟少些。”常守信说去弄起吃的,不一会儿把饭菜端了上来,几个人围在一起吃喝起来,想到晚上忙碌的情景,大家十分的高兴,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咱们今天一共卖了多少钱?”常守信问。

“一共是一千三百五十二元。”徐峰回答。

“按照今天的成本来算,至少有将近七百元的利润,可以说说战果硕硕。”常守信高兴地说。

“头一天开张就卖这么多钱,我们大家都没有想到,开始还担心不会有人来,那样的话我们算是白费心了。”靳汉明说。

“还是守信想得周到。想出一个开张大酬宾的招术,这就吸引了顾客。”徐峰说。

“你这个家伙还真有些经营头脑,我开始也是有些担心。万一没有客人来该咋办,结果一看吓一跳,满屋子的客人真是难以想象,和我想的完全是两回事。”潘学亮说。

“今天我们算是实现开门红,以后大家还要多多努力,更重要的是改进经营观念,对待客人一定要热情招待。顾客第一,服务至上。质量第一,恪守信誉,这乃是我们服务的宗旨,坚持下去会有好的成果。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相信生意会红火起来。”常守信说。

“守信说得不错,经营的好坏服务态度是关键,大家都知道和气生财这句话,但并不是每个生意人都真正懂得它的真谛。同样是做买卖,为何有的人赚钱,有的人亏本?生意人除了要会买,还要会卖,而要想卖得好。首先就得对顾客和气,和气生财这话一点不假,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潘学亮说。

以前有一家专门经营童装的小店。母子二人换着守店做生意,母亲是营业员出身,下海经商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气待客已成了职业习惯,顾客进出小店。无论老少买与不买,她都笑脸相迎。欢迎您光临、欢迎您再来这几个字脱口而出,一下子赢得了顾客的好感。

人们买衣服当然要达到自己的意愿,尤其是童装,现在孩子都是宝贝疙瘩,孩子高兴花多少钱不在乎,只要心里满意就行,所以必然要挑挑选选,问这问那很是正常,为了让顾客满意,她满脸笑容,有问必答,遇到顾客讨价还价,她耐心解释,大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成交。遇着砍价太离谱的顾客,她也不会有一点反感,总是笑着回答说:请您到别处看看,俗话说得好,货比三家不吃亏,一分价钱一分货,如果您觉得合适,欢迎您再来。货真价实的商品、热情周到的服务,小店因此赢得不少回头客,母亲坐店,门庭若市。

可是当年轻不经事的儿子守店时,经营方式则完全相反,没有一点母亲热情的服务态度,见顾客光临小店,摆出一副老板架式,神情淡漠没有一点笑容,更是金口难开,没有一句客气话,满脸爱买不买的表情,反正我这里有的是货,俗话说得好,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每天都有不少人光顾,你不买自然会有别人买,不论怎么样都能出手,没有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看见妈妈满脸笑容对待顾客,有点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这样,当老板就应该当老板的气质,给顾客好脸会觉得你好欺负,有时在价格上会大打折扣,做买卖为的就是赚钱,多卖一分都是赚头,所以对顾客不能过于心慈手软。

顾客挑挑拣拣衣服时,难免提出各式各样问题,往往很是不耐烦,嫌顾客过于挑剔,买件小孩衣服会这么费事,又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