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砗螅�蓝�笠选�

不是因为他多爱肖梅,只为了她手里攥着他父母一辈子辛辛苦苦挣的钱,只为了维持家里表面风光的生活。

果不其然,这样忍辱负重的生活不是每个人都能过下去的。阿威像只丧家狗一样活在肖梅的眼皮子底下,而小朱又像是阿威和肖梅的看门狗,啥时候需要,随时可以供他们使唤。如果肖华和云芳执意要留在北京,接下去,他们就得变成肖梅、阿威和小朱的走狗。

诚然,这是作为一个正常人所不愿意选择的结果。

自从云芳和肖梅经历了那次争吵之后,云芳回福建的决心已无可动摇。而肖梅始终没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她深知云芳和肖华需要钱,她认定肖华此番来北京也并不是为了什么兄妹之情而来,说到底,还是为了她的钱。肖梅觉得,从小到大,肖华就是个喜欢占便宜的人,对于他的话,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这个世界上,把利益的关系铲除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和谐的让人吃惊。

没有利益就没有猜忌,没有猜忌就没有隔阂,没有隔阂,心和心之间就不再有距离。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大同社会”。

肖梅的狠不是别人逼的,是她自己逼自己的。

她的争强好胜来源于她无比自卑的内心。

她要把她小时候得不到的东西在这个家通通要回来!她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恨自己父母的无能,为此她常常于人前,得意自己利用婚姻进行的第二次脱胎换骨。

这是她唯一可以炫耀的资本,用钱换来的尊严和地位。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她确实是一个有手腕有胆量的女人,可她并不是一个有眼光有智慧的女人。

作为一个野心家,她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可最为一个正常的女人,她又是可悲可叹的。

钱为她买来了一切可以用外表武装起来的自信和成功,却买不到家里一丝一毫的温情。这个家就是个压力和不满的垃圾回收站,身边的朋友只是倒掉坏心情的发泄桶。她宁愿天天过上抱着钱睡觉,抱着钱取暖,抱着钱骄傲,抱着钱炫耀的日子,可云芳觉得这样的人生,一点意义也没有。

肖梅在这条钱的路上拼搏了太久,她已经让钱迷了心性。她的世界里除了阴险的争斗和奸猾的算计,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情,什么是感恩,什么是真心。每一句简单的话语和问候,在她看来都是别有用心。每一个微妙的动作和眼神,在她看来也都是居心叵测。

这样的人生绝对不是云芳想要的人生。

古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不曾亲自接触过朱和墨,不曾让这人朱和墨迷蒙了双眼,又怎么能知道赤和黑的区别。

能从墨里清醒走出来的人,才是英雄。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十四章

肖华的病在这连续一个月的忙碌中又复发了,他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向自己发出最后的通牒。

不能再拖下去了。

“人们常犯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叔本华

每次肖华一看到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所说的这句话,他深深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失落。这种失落是无奈的痛苦,但并不是宿命的桎梏。哪怕再叫人为难的无奈,肖华也从不就此认命。

一切思考脱离现实都只能是想象。叔本华一生生活在富裕的家庭,他不必为生计担心,自然能生出这样的感慨来。

人人对显而易见的道理总是明知故犯,可大部分人并不是为了过分的追逐,而仅仅是为了生活。

就像小朱,就像肖华,就像云芳,就像那些千千万万沦为生活的奴隶的可怜的人们,他们像一个个永不停歇的陀螺那样,迫不得已转着弯儿往前走,直到生命的尽头。

千万不要问我他们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他们能活下来就是一种意义!

在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有多少人一辈子辛辛苦苦勤勤勉勉地操持着一切,他们确实为生活牺牲了健康,甚至是生命,来换取了下一辈的生存。谁敢嘲笑这些不知疲倦的陀螺的努力是徒劳的?谁敢说他们是无知的?

他们比任何人都知道健康和生命的可贵,可就是因为知道,他们才狠下心来,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改变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也许这几十年的拼搏并不能为他们及他们的子孙带来太多的改变,反而在他们自身年老的时候给自己带来了一身无以复加的病痛和惨遭子女遗弃的悲剧。

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