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2/4页)

怎会来得如此迅速。荀羡立刻吩咐道:“看看那小儿可还在柴房?”

片刻,侍卫回报:“那小儿已逃了。柴房的越伯不知被他用什么方法,打了后脑已经死去多时了。”

荀羡大怒,道:“昨夜谁当值把那小儿送去柴房的,可是没有捆绑,连个小儿都看不住,你们还能做什么。”

侍卫们闻听此言,全都跪了下来,负责押运小儿的那个侍卫说道:“属下办事不利,请都尉责罚。”

荀羡长叹了口气,说道:“算了,大敌当前,现在唯有一致对外,但是你们要记住这个教训,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以后办事必要多加谨慎,切不可再这样轻敌大意,不然后患无穷。”

众侍卫齐声称是。其中一个去查看过小儿逃走现场的侍卫说道:“都尉,那小儿可能是从狗洞里逃走了,属下看那处草丛有人爬行过的痕迹。”

“此子狡诈,不能以年龄论之,他若足够审慎,就有可能还藏匿府中,传令下去府内府外抓紧盘查此小儿,抓到了,格杀勿论。”荀羡说。

“另外,去叫醒世子,你们得即刻启程。”荀羡又对统领石越吩咐道。

荀羡接着又对平规说:“世子行踪暴露,别人护送我不放心,还要烦请平规辛苦一趟,亲自护送世子去建康。”

平规说:“吾必当全力以赴,赴汤蹈火也不负都尉所托。但世子行踪泄露,恐怕来势汹汹的张琚搜不到世子,会对都尉不利呀。”

“水来土掩,兵来将挡,荀羡受燕王大恩无以为报,便是与秦军血战沙场又有何惧。”荀羡说道。

“只是秦军三万之众,为保世子平安,阻拦秦军迅速南下,恐怕我琅琊都尉下属的八千鲜卑将卒都要用以迎敌了,大战之后不知还能有多少实力保存。”荀羡说的有些感慨。

两人正说着,慕容恪和王洛走了进来。荀羡和平规连忙对慕容恪施礼,慕容恪连忙用双手把两人扶了起来。

慕容恪问:“我听说秦军将至,渡船被烧?”

荀羡答道:“是,秦军据此已不足五十里,世子还是立刻启程为好,先走陆路,到下邳,由下邳再登船走水路南下。我叫平规和世子同去,一路人员联络打点,由他负责,世子可以放心。”

慕容恪说:“都尉所言甚是,如此有劳平规了。”

荀羡又对平规说:“平规兄速去账房,将我琅琊多年积攒的银票全都带走,世子去建康,将来恐怕花费甚巨,多带些总是好的。”

平规闻听此言,心里即吃惊又酸楚,暗想:看来都尉已觉难以自保,这是要破釜沉舟的节奏呀。

慕容恪也敏感地感觉到这一点,对荀羡说:“闻听张琚三万大军袭来,都尉要带我琅琊鲜卑八千将卒在秦地造反了吗?如果此举只为保护恪一人安危,恪不能同意。”

停了下,慕容恪慎重地说:“琅琊地区,平原广阔,山地狭窄,都尉若要以少胜多,毫无地利,且琅琊周围皆是秦军,若周围驰援,都尉便将腹背受敌。若秦军至此,欲因我获罪都尉,都尉便带兵一路向东,进入羯人领地赵国,投于赵王,以待来日。切不可为了给我拖延时间,与秦军正面对战,恐无胜算,都尉切记!”

接着,慕容恪又安慰地对荀羡说:“都尉,不必为我挂心,我的马快,又有平规联络,死士相随,路上些许小股秦军,我还不放在眼里,等张琚到下邳时,我必已轻舟入晋了,他也奈何我不得。”

荀羡听了慕容恪之言,心中暗想:世子虽是小小年纪,在军事上已颇有眼光,已有当年他祖父慕容健的战神之相了。若是世子得以保全,振兴大燕,何愁我家大仇不报,则我死而无憾矣。

这时,平规走了进来,说:“世子,死士已经在门口整装待发,我也已经将信鸽发出,联络下邳方面做好渡船的准备。”

慕容恪说:“好,现在启程。”说着,走向了后门,王洛、荀羡、平规相随其后。

八十死士皆是黑马黑甲,在统领石越的带领下在门口肃立。这时平规牵了一匹神骏的黑马过来,将缰绳递给了王洛,看来他不想让王洛继续和慕容恪共乘一骑,以免影响慕容恪的安危。

慕容恪看了这一幕,却走过来,将黛眉的缰绳交给了王洛,自己接过了那匹黑马的缰绳。黛眉见此,很不愿意,别着头,不肯服从王洛,慕容恪搂住黛眉的头,轻声地在它耳边说道:“她什么都不会,我就拜托你照顾了,兄弟。”黛眉似是听懂了,这才不再乱动了,但还是心有不甘地嫌弃地看着王洛。

慕容恪又对死士统领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