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拉着黛玉坐下询问太子究竟要做什么,黛玉自是不瞒着瑞安,明日也还需瑞安帮忙,于是仔细的将打算告知。

瑞安听罢眉头紧锁,厉声道“玉儿妹妹,你不能去,这事让穆锦去就成了,他有皇祖母护着,有穆王府做靠山,你有什么,若是父皇不相信你会直接送命的。”

黛玉安抚着瑞安道:“姐姐听我说,太子殿下自然会有所安排,朝中大臣总还是有忠义之士不会眼见我父亲含冤”

“你一定要去?”黛玉点头道:“这是我必须做的。”瑞安豁然起身道:“那你等着,我去求母后”说着就要往外走,黛玉忙拉住“姐姐不能去,后宫不能干政,这事皇后娘娘不能参与,你忘了宫中还有一个甄贵妃吗?”瑞安明知黛玉所言是对的,再怎么不乐还是无能为力。

太后笑盈盈的看着眼前一生贵气太子给自己剥核桃,只是太子殿下自来都是吃现成的,自然手艺不怎么样,眼见已经毁了好些个核桃却没见点肉,到底还是放弃了交予侍女。接过侍女递上的帕子擦手一边道:“皇祖母还是饶了孙儿吧,孙儿可真做不来”

太后捻起一粒核桃果实笑道:“乖孙儿,这可是你自个选的,皇祖母可什么也没说”太子起身站到太后身后为太后捶背讨好道:“皇祖母明知孙儿躲着小锦,刚刚还要把他招来”太后瞧着自己的大孙子还是和以前一样,心情也很是不错。

“怎么不瞒着哀家了”太子陪笑道:“这宫里的事情哪有能瞒着祖母的,孙儿再不信了”太后微微闭着眼睛道:“哀家老了,也只不过想你们这些儿孙好好的”太子的手稍顿了下,又继续“那皇祖母看,父皇这次是真的要处理林家吗?”

太后没有回答,就在太子以为不会回答时,太后出声了“睿儿,你是太子是国之储君,就是哀家也很久没有叫你的名字了,这就是皇家。但是你记住,你的父皇不只是国家的君主,他也是你的父亲。”

太子沉吟半晌“孙儿记住”太后见太子听进去了也就不在理会好一会又慢悠悠的道:“林家历经百年,又怎么会没点护身的东西,你安心吧”太子听这话就知道祖母必然是知道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不过左右不影响自己的计划。

大庆朝的朝会向来是每三日一次大朝会,其余不过是小朝会,大朝会在乾清门,京中四品以上官员列朝。今日的大朝会却在一开始就表现出不一般,忠诚、忠义两位亲王的拥护相即出列参的都是太子一系的官员,中立系的官员想到已经被下旨押解回京的林海,立时眉头紧皱,莫不是忠顺、忠义两位亲王要联手了。

尽管朝堂之上感觉要风起云涌,但是太子却是丝毫不惧,很是淡定,其余官员眼见,心中也顿时安定不少。正在御史台和户部争吵之时,忽然有鼓声隐约传来,众人细听不觉脸色大变,竟然是登闻鼓。

皇帝也是脸色下沉命人立刻去查看。这登闻鼓是太祖皇帝所立,就在这乾清门外,太祖旨意流传于后,凡朝中忠臣有冤屈者可敲此鼓求殿审,虽则如此,但登闻鼓向来十年也不一定会响一回。毕竟皇帝殿审若无重大冤屈,一个不好反而是更大的罪责。

朝臣们各归各位等着这难得一见的情况,但是不想随侍卫进来的竟是一位素色衣服的女子,看其年龄不过世十二、三岁,当中就有不少大臣皱眉。

黛玉跟着侍卫走进乾清门,感受着两旁官员的注视,黛玉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手心已然冒汗。走到皇帝的面前,黛玉跪下道:“静安候之后,巡盐御史之女林氏参见陛下,陛下万岁”有几个官员听到黛玉自报家门当即就要站出来,只是被人拉住。

皇帝倒是神色无甚变化,“是你敲的登闻鼓?你有何冤屈?”黛玉轻要唇舌镇定道:“回陛下,家父蒙陛下信任钦点为巡盐御史,一向忠心耿耿,却遭小人诬陷,小女今日当殿为父亲喊冤,求陛下圣决,还家父一个公道”

皇帝还不曾说什么,左边的御史台就出来一位官员厉声道:“臣奏请陛下,那林海在江南贪赃枉法,结党营私,证据确凿,此女殿前鸣冤分明居心叵测,请陛下严惩。”此话刚刚落下,就有另一位官员道:“陛下入禀,林海任巡盐御史以来,盐政一向平稳,盐税更是逐年增加,左都御史所言乃是没有证据的诬告,至于林氏女只是代父鸣冤,其心可嘉,古有缇萦救父,今有林氏孝女”

朝堂上又有几位官员出列,相互争执,黛玉跪在阶前,虽埋头不语,但是身子挺直,恰如松柏不曲。皇帝这会儿也由着朝堂上的人去争,这些年再不曾消停过。看着阶下的女子,他不是第一见,自己女儿的伴读还是自己钦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