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脊梁 (第1/2页)

好书推荐: 秦风飞扬

对陈辰来说,与方杰、谢柱如此结识是一场意外。他怎么也不会想到,竟然会在此时此地、出现这样两个完全知道他过往的人。

当然,这个结局是非常美妙的,远远超出了原本只是想要搏一把、将二位老者或多或少当作靠山的计划。

二位老者对他非常欣赏、非常尊重。

真正的欣赏和尊重。

与一般情况下长辈看到有潜力的后辈时、生出的欣赏和想要提携一把不同,这二位曾经位高权重的老人与他平等相待,甚至还把他当成了一个可以共谋事的“同志”。

虽然这二位的位高权重只是曾经,但即使二人被贬成平民,也没有任何人敢小瞧,就连朝堂中的那些真正的大人物们也不敢。

尽管他只是一介白身,但依然获得了这样的人的尊重。

其实想来也不稀奇,因为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去轻视一个能以只手之力保住边疆安宁、甚至还有可能为王朝开疆拓土的人,这与年龄大小或是白身与否无关。

这个结果证明了一句话,那便是面子永远都是靠自己挣来的,而非是别人给的。

能得到这样的尊重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当然,他对二老同样极为尊重,因为他认为这是真正的国家栋梁、民族脊梁。

他并不知道方老是因为什么政见失势,所以无法以一个后来人的身份去评判这些政见的正确与否。但无论是否正确,这种不计个人得失、即使在解职后依然为了国家和民族奔走的人都可称为脊梁。

自古以来,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便不缺少脊梁,正是因为有很多这样的人前赴后继地将民族扛在肩上,才能让这个古老文明历经五千年风雨而屹立不倒、才能成为后世唯一一个延续下来的古文明。

……

他在文州城是初来乍到,认识的人还不多,所以在结识二老后便隔三岔五的前去拜访,往往一去便是大半天,天南海北无所不谈。

谢柱是个或曾是个将军,喜好的自然是战场、是热血征战、是好男儿自当马革裹尸还,还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些陈辰也喜欢,而且也有切身经历,所以两人谈得很投机,很快便成了忘年交。

方杰是个文臣士大夫,自然对风花雪月、民生、政事以及天下大势这些更感兴趣。拜后世的网络所赐,陈辰对这些虽然不精,但学识胜在广而杂,基本上什么话题都能扯得上来,而且还间或有一些后人总结出的发人深省的短句,这让方老大开眼界。

比如某日在谈到天下时局时,陈辰曾说过:“大宋虽与辽人对峙百年,但自澶渊之盟后,两国间并没有大的战事,如今辽国已经腐化,不再有进取的动力,所以从长远来看,辽国并非是大宋的生死大敌,反而是崛起于白山黑水间的金人不得不防……”

这番话让方杰面色慎重双眉紧锁,久久无言。

在看到方杰的神情时,陈辰也不由的嘀咕,只是一段泛泛的谈话而已,并未涉及具体的论述啊,为何如此慎重苦恼?难道被自己说中了什么心事?

今年是宣和二年,在那个时空,宣和二年发生了什么事?

可惜完全想不出来啊,又没特地了解过,哪能记得这些?

不过依稀记得,似乎是有一个叫海上之盟的玩意儿大概是在这几年间达成的?看着方老的苦笑,他心道莫非果真是被自己猜中了、已议或正在议?

随后他又想到,无论在不在议,也无论会不会像那个时间那样真达成一个海上之盟,自己都没有任何干涉的可能,与其去操那份闲心,还不如想着如何趁这短短几年时间壮大自己。

……

类似于这样的谈话其实并不多,双方都似乎在有意避免。因为彼此虽然欣赏尊重,虽然目前算是“同志”,但其实骨子里的追求并不完全相同。

对于“目无君上”的陈辰,方老能给予其这样的礼遇已经难能可贵了。

对于方杰,陈辰一直不知道其来文州的真正目的,不过自己也曾在暗地里猜测过,在他看来,能让方杰这等身份的人亲自前来的人或事必不会小。

可这文州城里似乎并没有值得他来的,若强要说有,怕也只能是那位许知州了,因为来了这些日子,他已知道许知州虽然只是一个知州,但也并不仅是知州这么简单。

好像说是许知州他爹在京城做着很大的官儿。

那么就是说,如果真是与此有关,方老就是冲着许知州身后的许老人家来的?否则仅是一个知州还不够格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