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第1/3页)

不该来和不欢迎你来还可以引申出更深层次的意味,比如说其并不认可厢军兵变之事、也不认可今夜之事,之所以一直默认,不过是因为有某人的存在,所以你别太过分,要知道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对此,陈辰给许恪的回应是……“我该来的,所以即便不欢迎我,我也不请自来,必须要来!”

他的意思是,首先是这事儿根本就无法避免,因为这是你们逼出来的,是你们自作自受,我只不过是自保罢了。

其次是表明对这场婚礼的态度,即不管你们承不承认,反正我认为我有两个身份,便是媒人和姑父!

媒人就不提了,这个身份聊胜于无,没人当回事。但姑父可不一样,所以许仲的婚礼我一定要来露个面,虽然别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你许恪知道就行,她知道就行。

因为我爱她,她将是我相伴一生的人。

所以,既然是以姑父的身份前来,那么不该做的事肯定不会做,即便我已掌控了全局、所有人都是砧板上的鱼肉,我仍不会做出格之事,否则就不配、也无法做这个姑父。

在他看来,此时许恪最担心的应该是善后,因为虽然李竹死了,但那三千禁军仍在曲里,这里的消息早晚会传过去,到时禁军肯定会过来,那你和这五百人怎么办?

许恪怕得是他拿这一屋子的人做人质?

若局势真如此发展,那莫说这场婚礼被毁,就连许家都有可能会受到莫大的牵连,所以许恪的担心是合理的。

可是在此时此地、结合过往来看,其实许恪应该是知道今夜会发生这样的事,但其并未做任何准备,任由他施展而坐视不理,这意味着什么?

许仲曾经跟他说过,说是许恪已经开始忌惮他、并且有了些对许清菡与沈淼之事的后悔之意,若把今夜之事嵌进去,折射出的其实是许恪对他陈某人的信任。

信任他对许清菡的感情,信任他无论如何都会因为这份感情避免让许清菡难堪、也不会让许家受到影响。

所以,许恪这只是例行公事的询问,以此来确认判断?

应该是的!

当然,许恪对于善后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他早有考虑。

他从未想过要以其他人为人质,这怎么可能呢?许恪太过小看他的追求了!

不就三千禁军么?

打当然是打不过的,也不可能打,就算你打得过也不可能打,毕竟金人仍未南侵,大宋朝如今仍有极强的控制力,你想以五百人跟朝廷对抗……怎么可能?

但惹不起总可以躲,在李竹已死的情况下,将本就已怨气冲天的三千人勾引到文州来,然后来一把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找着机会便将狼骑军送到曲里、最后送到吐蕃去,这问题不大。

他要把狼骑军放到吐蕃去!

既然已经踏出了第一步,那么接下来必然是要为将来布局。

将狼骑军放到吐蕃便是对将来的落子,因为桑吉的领地只是吐蕃的一小块,再向西还有很多部落,彼此间的征伐不可避免。

所以让狼骑军去练兵吧,一边帮着桑吉打天下、一边让这些人成为百战精锐,毕竟操练演习怎么也无法与真正的血与火相提并论。

明年上任的李浩会被彻底架空,然后会以文州为基地募兵,源源不断的将人送到吐蕃接受战争的洗礼。

帮桑吉就是帮自己,因为桑吉得到的一切都会落到那个还未出世的振华手里,最终也会落到他的手里。

如果桑吉有异心便想办法除掉,让自己从无冕之王换一个身份,换成摄政王。

吐蕃成为西-藏已经在计划中了。

当然,计划归计划,其中曲折肯定会有,但他相信自己能做到,也会以此为目标努力。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是吗?

既然有此境遇,就该倾尽全力轰轰烈烈一场,不是吗?

可是许恪是不可能知道这些的,所以许恪小看了他、以常理来度量他。

他否认了,告诉许恪我是以姑父的身份来的,确认了判断,打消了顾虑。

在他说完这句话后,许恪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然后一言不发,转身拂袖离去。

许恪的意思很明确,便是虽然不知道你会如何善后,但既然你承诺不会与其他人为难,而只是着重在与李竹的私人恩怨上,那我不会干涉,就如之前做的一样,袖手旁观。

可怜的李竹……

陈辰笑了起来,笑得很惬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