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 (第2/4页)

可他又不忍心伤黛玉的心,他劝自己,也许是真的也说不定,三年前自己可不就是在扬州栖灵寺和她邂逅,那时——,鹤亭眼睛亮了起来,竟也是腊月十五。

因了往事,鹤亭拿定一个主意,他伸手攀下一枝红梅,低低笑了起来:好,就这么办。

第二日很快到来,不只是雪雁,连着那两个婆子,鹤亭一并让她们伺候着黛玉前去:黛玉默默的上了前面一辆翠盖珠缨八宝车,想了想,又招手让雪雁一并上来。雪雁看一眼鹤亭,鹤亭皱眉,终点了头,雪雁便忙过去。那两个婆子另坐一辆油壁车。后面以及车前车后跟满了侍卫。

行至半路,黛玉觉出异样:这不是往落花寺去的路。大方向不对。

于是黛玉便叫停,使雪雁去问。雪雁掀开车帘:“姑娘问,是否走错路了,落花寺在城北,这不是往东走的么?”

鹤亭行在车前约一丈的距离,闻言扯住马缰:“哦,可能是我忘了说,那边戒严了,在抓逃犯——,我也是刚晓得的,因怕姑娘不满意,便想去另一个寺里也是可行的,请告诉姑娘,,现正往另一个更大的寺里行,是城东的碧云寺,比落花寺还要好,只是偏了些。”

说完示意车马快行,吩咐务必要在午前赶到。车里黛玉脸色变了几变。

鹤亭自以为自己棋高一着,他觉得这样黛玉再也说不出什么了。但他忘了一点,那就是天意不可量。有些人往往很有时运,有些人往往走背运,他不知自己以为的时运到来,瞧在别人眼里却是背运。

因为十五来碧云寺上香的并不是只有临时起意的他一个,还有许多,其中有两位十分特殊。

这两位其中一个是通判傅试的妹子傅秋芳,另一个来头十分不小,竟是当朝吴太傅的小女儿吴月蘅。原来她们两个是多年的手帕交,这在傅秋芳入宫前就是如此了。如今二人就是结伴而来。

黛玉下车时,其他人都被鹤亭所带的侍卫赶开。在无旁人的情形下鹤亭才请黛玉出来。

黛玉心内自是十分不悦,于是面上便也淡淡的。她下车后便一言不发往内走,好象压根儿不认得鹤亭这个人。鹤亭面上一滞。

等他赶上来,黛玉却又停步:“世子,礼佛需要诚心,更需要净心,请世子让黛玉独行。”说完便往正殿走。鹤亭只好停步。

眼看着黛玉进了正殿,又见雪雁出来,边走边嘀咕:“这么一个名刹宝殿,却冷的像冰窖,谁能受得了?偏姑娘又将披风撂到车上了。”

鹤亭便使婆子去取,雪雁忙止住,眼风带笑道:“我们姑娘挑剔着呢,她的东西也就我能动动,其他人可不行。”婆子的脸便红了。雪雁似不觉,径自上车去取。

鹤亭也没将这等小事放在心上,眼睛只盯住正殿——,那是他吩咐过的,整个殿里连一只老鼠也休想跑进去,更不用担心黛玉和旁人碰面儿了。

谁知防范得如此重,鹤亭亦不知黛玉已悄悄的向着他张开了一张网,当然黛玉并不知会这么快就有成效。

彼时黛玉在正殿里驻足已差不多一个时辰,她正苦思:自己是否可以从这正殿里走至内殿,然后瞅机会走掉,可是她却没有这么做,她自然知道若能使自己走脱,鹤亭也就不是鹤亭了,黛玉尤记得三年前他心思之慎密,并不比水溶差多少。他差的不过是运气和稍差的出身罢了。

就在黛玉想尽办法拖延时间,刚持起掷出之掛看卦象吉凶之时,忽听外面传来密密匝匝的声音,初听就如雨打芭蕉之声,紧密而有序,可雨点哪有那么有力的声音。

接着便有声音传来:“世子,好雅兴,没想到逢庙就拜的习惯还没有改,如此诚心,连我这不信神佛的人都要被打动了。”

声音清润,仿佛雨润万物般清新,黛玉一时呆住:自己,莫不是在做梦?

雪雁则浑身颤抖,她挪着脚步往外望了一望,接着竟连话都要说不清:“姑娘,姑娘……,来了好多人,好威风啊,每个人都拿着刀和箭。是北静王府的人!哪能那么快,莫非真是老天有爷,王爷如何会从天而降?”

然后便去扶黛玉:“我们快出去,这下子,看那世子还能如何我们。”

黛玉却移不动脚步,她盯住雪雁:“我岂能这样出去,北静王府的侧妃,无缘无故的和其他男子出现在寺庙里,你让他如何自处?”

“那如何办?”雪雁呆呆问道。

“让我想一想,”黛玉用手按住额头,觉得太阳处跳得厉害:“总会有办法的,反正他已知我在此处。”

话还未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