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页)

使有变,现在也到了收官阶段。”

“有时候真怀疑你爸是怎么教育你小子的。”

楚临安刚还想说话,出租车突然就停了下来,楚逸二话不说就打开车门下了车,喊道:“小叔,咱们还是快点吧,飞机快要起飞了。”

楚临安匆匆忙忙地往口袋里掏钱,叹气道:“算了,到了哈尔滨再说吧。”

连夜到了哈尔滨,叔侄两人直奔火车站,然后再哈尔滨火车站周围的旅馆呆了一宿后,联系了一下那位贸易伙伴设在哈尔滨的办事处,又抓紧时间坐上了去到安洲里的火车。

一下子从中国大陆的最南边跑到了最北边,正好又碰上了难得洪水泛滥的时节,一时间叔侄两人都有些适应不过来,特别是楚逸,重生前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到了上海,更加就适应不了,还多亏了重生后身体素质明显比过去好,即使这样,当叔侄两个人都到了安洲里的时候,两个人都已经是蓬头垢面,双眼都印上了黑黑的黑眼圈,就像两只眯着眼睛的大熊猫。

………【第三十四章 安洲里的相遇(上)】………

“这鬼地方,今年真奇了怪了,雨下个不停!”一路上等着出租车,好不容易进了车里,两个人早已经是全身**的了,楚临安递给楚逸一条毛巾,同时自己手上也拿着一条,一变擦着身上,一边对着司机说道:“哥们,去友谊宾馆!”

安洲里作为一个边境城市,地处亚欧第一大陆桥的交通要冲,东连东北,西接俄罗斯、蒙古,承担着中俄贸易6o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因此在中俄贸易上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是中俄商人聚集的场所,也是很多俄罗斯人领略中国风情的地方。

在中国北方四个对俄贸易口岸中,安洲里所占的份额是最大的,特别是在中国九六年单方面运营中俄互市贸易区之后,这里成为中俄贸易之间的重要地点,中俄两国的商人大批量的通过这里往返中俄两国。

在楚临安近些年把自己贸易的重点转移在了北方,自然少不了在中俄边境贸易的商人圈子里打下关系,虽说这两年的中俄贸易已经远远不如苏联解体时那样容易得到暴利,不过其中的利润还是很高的。

等下了出租车,看着宾馆里黄头蓝眼睛的俄罗斯人,楚逸倒是没有楚临安想象中的生涩的惊奇,楚临安早就在这里安排好了一切,定下了两间房间,回到房间把行李都放好后,楚临安因为要出去与一些生意上的伙伴联系,吩咐了楚逸不要到外边乱跑后,就先走了出去。

楚逸重生前一直在长江以南展,由于业务繁忙,除了少数几次因为公务到了北京几次外,这还是第一次到达中国的最北端,心里对于外面的世界自然有些跃跃欲试,等楚临安走了以后,在宾馆里看了一会电视,就拿了自己房间的钥匙走出了宾馆。

外面的雨水已经停了,同很多的黑龙江城市一般,安洲里这座城市很多建筑业充满异域风味,在过去这个叫做殖民主义的残留,而现在这些都被解释成是特殊的历史遗迹。

与宾馆里相同,安洲里城市里随处都可以见到来中国淘金和旅游的俄罗斯人,自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特别是俄罗斯联邦独立以后,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提拔了年仅三十五岁的盖尔奇成为了俄罗斯联邦的总理,这位年轻的总理抱着破而后立的思想,照搬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的“休克疗法”,在全俄罗斯境内进行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全盘自由化改革。

当年“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取得奇迹般的胜利以后,一时间被认为是遏制通货极度膨胀的利器,对于改革了几十年的俄罗斯人来说,改革这个词都已经成为了一句口头禅,所以这种全面大跃进式的改革在东欧各国都很有市场,然而让谁都没有想到的是,盖尔奇政府的这次“休克疗法”,果真让俄罗斯的经济彻底休克了,并且甚至到了崩盘的边缘,除了创造性地制造出了一批利用机会大国难财,趁机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金融寡头之外,其余的一事无成。

不过,俄罗斯的国难财却是许多中国外贸商人的福音,在整个九十年代,一大批中国商人就是依靠着这种特俗的历史时期而一夜暴富,就比如小叔楚临安介绍说的一位老朋友,原来在莫斯科大学读书的时候,只不过把从北京花一百多元买来的皮衣带到了莫斯科,就卖出了一辆汽车的价格,攒下了第一笔启动资金,自然,这其中的关节远远不是说的这么简单,但也足够看得出当时的商机有多么的巨大。

只要是商人,肯定都不傻,中国人懂得在俄罗斯赚钱,俄罗斯人自然也不会放过这种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