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 (第1/4页)

刷牙洗脸,又换过了一身衣服,整个人感觉好上了不少,走到楼下的邮箱一看,果然有着几份新来的报纸,同大多数人不同,楚临海或许是出于自己的过去的理想,对于很多时政颇为关心,楚逸想起严校长昨天请来的那位老同学,回到家顺手找出了当天的三山日报。

在第二版的版面,雅安的变相广告依旧占着大幅度的版面,楚逸先前已经考虑过未来雅安的广告策略和重心,现在在这一块上面,效果还算不错,但是未来当真正的底牌亮出来以后,就不能再言之无物。

雅安公司可以说就是一个空架子,虽然注入的资金量不算太小,但是未来注定不能把这个空架子一直搭下去,这次的雅安通过招聘这种噱头进行大范围宣传,其实并不是无的放矢,如果雅安自身不能够迅地塔建起来属于自己的团体,那么一切都是空想,不过对于这个团体的作用,楚逸还是有考虑的,社会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也就是说,假设雅安能拿下三山机械厂,但是无论是项目,策划,操作,这一系列的过程都需要晚辈的团体进行支撑,雅安对外宣称是外资企业,除了要从国内入手,那么必然还需要借助外力。

而这个外力,等到团队大致有了雏形,雅安就必须通过团队展现出来,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当然,也跟雅安现在白手起家有关,不过话说回来,无论是三山市委市政府这一层面,还是各级主管部门,雅安要是不能够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就算是虎皮吹得再大,终究也有捅破的一天。

在雅安啊没有成功的时候,自己能够做的只有静静地蛰伏,等待,因为无论是刘安平还是那个人,都不是现在的自己可以撼动的。

大致顺着版面上面的新闻理清了一下思路,楚逸就翻到了第三版的社会新闻,果然,严校长还有他的那个副局长兄弟的影响力不仅仅限制于教育这一领域,在第三版的头条就是昨天四中生的打架斗殴事件,而具体的事情被概括简单化处理,着重对于参与打架的人数以及后果进行渲染,而在涉及到陈主任的时候,这条新闻毫不顾忌地描写到陈主任殴打自己的学生是造成这件事情的主要负责人,并且字里行间都从学生的角度对陈主任的行为进行谴责。

在这个时候,像是这种新闻,本来是不可能表在市报上的,不过既然连雅安的变相广告都能够一路绿灯,那么这条新闻也不存在不可能这种事情。

像是这种涉及到学校,教育系统的大事件,政府处于影响的考虑基本都是压下去的,不过既然严校长下定了决心吧这件事情扩大化,那么处在暴风雨中心的他还有陈主任在未来就必须受到一系列的压力。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一旦这种事情被揭开,那么事情的激烈程度绝对会出一般人的想象,甚至要盖过许多社会事件。

特别是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环境,几千年来都是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学校这个地方更是与绝大部人息息相关的地方,中国人的学校历程远远要比西方人承载着更多还有更深的寓意,有的时候,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就已经在学生时代定下,即使离开学校的成年人,将来总有孩子吧,因此当地学校生的大事远远要比其他问题要吸引大众的目光,也正是因为如此,无论学校生了多大的事情,学校都会第一时间的想要把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政府更会不遗余力地压住这些事情,不然一旦造成严重后果,那便是全方位的影响,淡淡是舆论上就会让政府下不来台。

而严校长的那位同学所写的这个新闻又恨具有煽动性,政教处主任帮助校外社会闲散人员殴打学生,在校内聚众斗殴,这种完全逆反民众常识的言论想必会更让人头疼,家长们把孩子放在学校,一时为了学业,而也是像是这种地方能够让人放心,对于学校,中国的家长都有一种盲目的信任感,而这篇新闻就像是一个爆破炸弹,将大众的信任感完全击破。

社会闲散人员这种政治词汇或许外国人无法理解,但是在中国,任何有常识的人对于这个词汇的第一反应就是与流氓,混混联系在一起,而在学校,连政教处主任都居然会帮着那些流氓混混殴打学生造成群架,这种事情一旦捅了出来,那么引起的舆论压力可想而知了。

可是陈主任本人却无法为自己辩解,按照一般程序,这时候学校会统统把这件事情懒下来,但是捅出这件事情的人是谁?其实就是一校之长的严校长本人,学校这个时候自然不会再充当陈主任的保护伞。

不过事情也就到此而止了,楚逸看着这篇新闻笑了笑,这篇新闻留给人很多疑点,比如那些社会闲散人员是谁,陈主任为什么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