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 (第1/4页)

这个少年叫做公孙轩辕,今年十七岁。之所以取了这么个“大气磅礴”的名字,倒并不是家人对他有什么太高的期望——就像几千年之前的轩辕黄帝一样成就一番大业——而是因为他的父亲姓公孙,母亲姓轩辕,而且结婚之前都是家中的独苗,生下他之后两家为了他到底姓什么争论个不休(众所周知,中国人对于姓氏家族、传宗接代是相当看重的),最后没办法,公孙轩辕的爷爷大手一挥,直接取了个折中的办法。

为了这个,公孙轩辕没有少埋怨他爷爷——和老祖宗黄帝同名同姓,让他怎么都觉得别扭。不过好在十来年过去了,他慢慢的也习惯了这个名字。

说实话,公孙轩辕还真的没有辱没这么个流传千古的名字。从三岁开始识字,然后在短短的十年之内,他居然将所有能够接触到的书籍(不管是实体书还是电子书)都看了个干干净净,而且还没什么偏科的,不管是文学、历史、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只要是能够接触到的知识,他都来者不拒,而且过目不忘。——当然,到底是融会贯通了还是囫囵吞枣那就没人知道了,一开始的时候,文学历史和简单的物理化学父母长辈们还能够通过提问来测试,但是没多久,公孙轩辕所接触到的东西就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他们的理解范围:那些高深的数论、量子力学、广义相对论之类的玩意,这些大人们自己都看得云里雾里,哪里能够来检查他的水平?

不过,看不懂并不妨碍这些大人们对他的交口称赞,一时之间,公孙家出了个过目不忘的“神童”的事迹不胫而走,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家乡。公孙轩辕两个家族虽然不算是很大的名门望族,但是在当地还是有些影响力的,不过他们的影响力更多的是因为武力——这两个家族在尚武成风的地方上都是鼎鼎有名的,在历史上曾经出过好几个将军,可惜在“文治”这一方面却从来都没有什么起色,最大就是出了公孙轩辕的爸爸这么个大学生而已。而今终于有了这么个“天才”,如此光宗耀祖的事情,怎么可能不大肆宣扬?

在十一岁那年就以绝对优异考入中科大少年班的时候,公孙轩辕的长辈们的自豪感直接就上升到了顶点——中科大少年班还有一个俗称叫做“神童班”,这可就等于国家都承认了公孙轩辕是神童啊!第三卷 法老风云 第一章 空难(二)

不过很快,不过一年,公孙轩辕的成绩就给这些大人们泼了一瓢冷水。公孙轩辕的记忆力那是没有话说,不管是什么资料还是什么东西,只要他看过一遍,随便什么时候都能毫不费力的背出来。可是中科大少年班培养的是发展型的人才,学校更加看重的是创造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而不是记忆力,而这两个方面,却恰恰是公孙轩辕的弱项。——只要是书本上有的东西或者他看过的东西,他都能做个惟妙惟肖,但是要他独自去创造或者去发明一个从来都没有过的东西,或者在现有的理论上更进一步提出自己的看法,却是他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了。

因此,公孙轩辕很快就得到了诸如“活书柜”“资料夹”之类的外号,却被认为没有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的潜质。虽然他的年纪尚小,但是在少年班学习了两年仍旧没有丝毫的进展之后,失望透顶的学校终于将他退学了,给出的建议是继续让他在普通的中学按部就班的学习,直到养成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之后,再到中科大来。——感情这些专家教授们将公孙轩辕的问题直接归为了学习时间太短,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思维能力!而将他退学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他好,不想就这么浪费了一个天才。

公孙和轩辕两个家族自然不肯这么罢休,既然中科大不收,他们就利用自己的关系,找门路将公孙轩辕往别的大学里面送。可是虽然折腾了几年,公孙轩辕知识倒是又掌握了不少,但是在创新性这一方面却没有丝毫的进展。

万般无奈之下,两家的长辈将目光放到了海外。好在两家的门路实在是够广,不久公孙轩辕就收到了几所有名的高校的邀请。——至于语言问题倒是不需要担心的,在超凡的记忆力的作用下,公孙轩辕的语言能力实在是惊人,不但熟练掌握了六七门外语,甚至连中国本土流传较广的十几种方言都说得很好:众所周知,中国本土有些方言简直比最复杂的外语还难懂。

这次公孙轩辕就是飞赴英国的剑桥大学,去接受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面试的。对于这位可以说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公孙轩辕可以说是相当的佩服和敬重,为了准备和他的见面,他甚至将霍金的《时间简史》看了三遍以上——虽然看一遍就足以让他全部记住了。尽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