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名士胡昭 (第1/2页)

“阿瞒,你说上次在你家喝的酒是辽东王刘恢酿造的?” 此时的袁绍,脸黑得像锅底一样。 自从孙乾到袁家谈判结束以后,袁绍在家被自己两位叔父(袁逢是生父,不过他已经过继到大伯袁成名下,变成了袁家嫡子)狠狠骂了一通。 最近好不容易心情好了,今天曹操又提到刘恢,让其心情着实不美。 看到长相俊美的袁绍,脸色比自己还黑时,曹操打趣道:“本初,你不怕别人喊你袁黑子?” 曹操因为长得黑,经常被人称呼为曹黑子。 “好你个曹黑子。” “本初,话说回来,怎么提到辽东王,你脸色如此难看?” 曹操强颜欢笑的说道:“有吗?我只是为喝不到如此美酒而心痛。” 曹操也不点破他,“我估计明年应该洛阳就能买到了。 不过,听说价格非常昂贵。” 袁绍心里虽然对刘恢不爽,他也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难得一见的美酒。 “如此好酒,价格贵是肯定的。” 曹操点了点头,“本初,最近怎么没见到公路?” “公路和他母亲回汝南去了。” 此时的袁绍在曹操面前,那是大哥做派。 曹操因为是宦官之后,世家豪族大部分人不喜欢他,不过,和袁绍二人也是相交莫逆。 二人情感纠葛也是一段传奇,年轻时二人在洛阳也是纨绔子弟。 只是二人都想不到,按照原本历史,二人的战争决定了整个北方的归属,四世三公的袁本初输给了宦官后代曹孟德。 袁绍最近心里一直在算计,如何报复刘恢,只是家里长辈再三嘱咐,不得对刘宏报复,可是,袁绍从未受过这种气,岂能心甘情愿吞下? 颍川(今河南禹州),胡府,与其说是府邸,不如说三间茅草房。 坐在房子里的两人,打扮截然不同。 一人书生打扮,一人侠士打扮,相对而坐。 “孔明先生,这是殿下给您的信。” 侠士打扮的正是现任辽东特别行动队长史阿,字子平。 被称为孔明先生的可不是诸葛亮,而是胡昭,字孔明,汉末隐士、书法家,胡昭擅长隶书,与钟繇、邯郸淳、卫凯、韦诞齐名。有“钟氏小巧,胡氏豪放”之说,世人并称为“钟胡”。 胡昭是寒门出身,颇有才气,为人颇有傲骨,袁绍和曹操先后邀请出仕,均被拒绝。 胡昭的一生可以看出,他对世家豪族不喜。 胡昭打开信,认真看了起来。 此时的胡昭刚满20岁(162年),看完信以后,脸上是惊喜交加。 “子平不远千里而来,昭倍感荣幸。 殿下信里有句话点醒了在下,在下愿意前往襄平。” 史阿很是好奇,胡昭的性格他多少有些了解,最近为了等他回来,史阿没有少打听他的事情。 这样一个高傲的人为何愿意前往? “孔明先生何以如此痛快决定?” 胡昭一脸微笑的说道:“莫非子平以为在下答应过于痛快?” “先生误会,史阿绝不是这个意思。”史阿担心对方误会,把刘恢交代的事情办砸了。 “哈哈哈,在下玩笑而已。 殿下信里有句话说得好,如果只想当官就不要前往,如果想为天下万民做点事情,辽东敞开双臂欢迎。” “原来如此,史阿明白了。” 最近刘恢的事情他没有少听说,作为颍川人,荀彧、戏忠、郭嘉的事情他也知道。 原本史阿的邀请他就动心想去看看,看了刘恢的信,他更加坚定决心。 刘恢的信都是大白话,但是朴实,信里的内容让他对辽东充满好奇。 由于现在还是冬天,根本不能远行,更不要说大雪纷飞的辽东了。 史阿留下两贯钱,让他做好前往辽东的准备,因为自己接下来要南下。 十二月中旬,襄平依然冰天雪地。 有了火炕,这个冬天刘恢并未感到寒冷,不过,他也明白,今年冬天,辽东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因为寒冷而死亡。 站在门口,刘恢望着外面的大雪格外刺眼。 揉了揉眼睛,刘恢走到小院,此时的他,想起了如牢笼的皇宫。 他对那里谈不上爱和恨,因为别无选择,宫里斗争历来残酷。 望着中原的方向,父皇刘宏恐怕只能享受大乱前难得的宁静了吧,接下来的一年,对于辽东,任务非常繁重,乱世人口才是基础。 “殿下,你怎么到外面来了?”也不知何时郭嘉来的小院,或许是自己太入神了。 “奉孝怎么今天过来了?” 郭嘉耸了耸肩,“这不是两天后要召开会议了吗?我特意过来看看。” “奉孝这疲懒性子怎么会如此主动? 我猜猜看,应该是你阿母让你过来的。” “这次可没有猜对。” “哦?” “这次我想过来学做馒头的。” “奉孝,不是说君子远离庖厨吗?” 郭嘉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现在襄平谁还敢说这个?” 心里更是吐槽,你上次和老师争论以后,再也没人说这个了。 刘恢也没和他多说什么,示意他自己去找小翠。 据襄平的老人讲,今年的雪比往年更大。 刘恢今天地位工作依然是到讲武班讲课了。 最开始大家对其不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