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新政前会议3 (第1/2页)

好书推荐: 本命三国

“子仲,子尼,你们看看这字怎么一模一样?”荀彧心中非常疑惑,就算同一个人写,也不至于一模一样。 这个时代流行的是隶书和草书,蔡邕的飞白体只是很多人仿,此时还未成为主流。 “嘶……”二人经过荀彧提醒,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贾诩和戏忠几人也发现了同样问题。 荀彧看向郑玄和蔡邕,二位前辈反而一脸平静,荀彧越发觉得不正常。 他实在想不明白。 贾诩这老狐狸好像发现了什么?他看了一眼一脸平静的刘恢,也看到平静的蔡邕和郑玄,让他奇怪的是,扫过马钧时,马钧更是平静。 他了解马钧一点,那就是一个好奇心非常重的人。 只能说明,马钧恐怕知道一点内情。 贾诩看了看田丰,此时田丰正在认真的阅读手里的内容。 “元浩,我们换个位置?” 田丰也没想其他,点了点头。 整个会议室是刘恢改造过的,四周都改造成了火炕,室内温度就显得很暖和。 最早刘恢想过打造炉子,后来才发现手里没有原材料,总不能把兵器熔了? 整间会议室可以挤着坐下100人左右。 “德衡,你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做到的?”贾诩坐过来,拉了拉马钧的袖子,迫不及待的问道。 “嘿嘿,参谋长,这个是一种新的印刷技术印上去的。” 印这个词语贾诩并不陌生,这个时代为了保密,一些重要文书用竹简誊写以后,会用火漆封印,然后在火漆上印上印章,以免被人掉包或者偷看。 “德衡的意思是,就像官员手里印章一样?”贾诩惊讶的说道,这种惊讶是自己太笨了,为何从未想过这事。 马钧肯定的点了点头,“差不多就是这样。” “那这纸张呢?” “这是……”马钧正准备回答,此时台上响起了那个熟悉而稚嫩的声音。 “大家可能奇怪,这些字为何一模一样?” 听完刘恢的话,大部分人才意识到,互相前后左右看了看。 “嘶……” “真的是一模一样。” “这是如何做到的?” 刘恢并未因为大家惊讶而停下,继续说道:“这是一种全新的技术,以《论语》为例,论语全文余字,如果用这种技术的话,一本论语大约需要40张纸左右,一台机器一天可以印200本以上。” “什么?” “怎么可能?” “简直不敢想象” 各种声音充斥在整个会议室,有惊讶,也有疑问。 “可能大家也发现了,你们手里的纸张为何不渗墨汁? 这是一种全新的纸张,从今以后,我们会逐渐取代竹简,纸张价格会逐步下降。 从今开始,各级官员会根据工作免费领到数量不等的纸张。” “太好了。”刘恢话音刚落,郑玄简直喜极而泣,没想到刘恢对头和蔡邕说的居然是真的。 作为一个读书人,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得不渗墨纸张的重要性。 纸张是有了,但是毛笔写的字太大,怎么能经得起这样折腾。 “诸位请看,这也是德衡他们发明的,用鹅毛制作的笔,书写方便,可以变小字体,不影响大家阅读和书写,这样一来,纸张用量会减少很多。” 刘恢随即让工作人员给一人发了一支,还给大家一个砚台,以便大家使用。 由于握笔姿势习惯,一开始大家不习惯,写的字也是歪歪扭扭,不过,很快大家就逐渐掌握了。 “好东西。” “真是好东西啊!” 公输和羡慕的看着马钧,这个年轻人不简单啊! 纸张、印刷和鹅毛笔足以青史留名了。 马钧立即站起来说道:“纸张、印刷和鹅毛笔都是殿下想出来的,我只是根据殿下的想法做了出来。” 马钧的话让不少人瞠目结舌。 刘恢依然谦虚的说道:“我只是提供一个思路,主要还是德衡他们做了出来。” 公输和此时看刘恢的眼神充满了狂热,他比普通人更加清楚,新的想法(理论)非常重要,没有想法就不能制作新的东西。 他心中无比高兴的是,自己选择来了辽东,说不定有一天,我公输和也会像祖先鲁班(公输班)一样名垂青史。 荀彧、田丰几人互相看了看,眼神里有惊讶,也有狂喜,他们深知,如果这些物件传出去,殿下在读书人心中地位一定会大涨的。 沮授碰了一下旁边的程昱,“仲德,你一点不惊讶吗?” “公与,我们这位殿下诠释了什么是天纵之才,我们不能以我们这些人标准看待殿下。” 沮授:“……” ‘论拍马屁,我十个沮授不如一个程昱,我服气了’沮授内心吐槽 “仲德说得不错。”沮授口不对心的说道 “伯宁、孝先、志才,我现在是明白了,读书要看什么人读。 你们看,殿下自学,居然能到处找到新学问,而我们呢?”审配摊手苦笑道 “正南,正是因为我们不如殿下,跟着这样的人,心里才踏实。”毛玠对着审配安慰道 审配:“?” ‘孝先确定是安慰,而不得捅刀子吗?’ 嘴里依然诚恳的说道:“多谢孝先解惑。” “殿下此举有恩于天下读书人,此事过后,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