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募兵 (第1/1页)

沓氐临时军营 “张营长,县内匪患已经全面肃清。 ……” 政教主任刘成正在和张合商议事情。 “报告。” 门外的一声报告打断了刘成的话 “进来”。 “张营长、刘主任,参谋部来人了。” “哦,快请进来。” 来人是参谋部通信员。 “报告张营长、刘主任,这是最新命令。” 二人接过参谋部命令,看了起来,脸上一脸喜色。 “小五,回去报告殿下和参谋长,我们坚决执行命令。” 旁边的人立即把通信员带了出去安置。 “扩军了?”张合仍然不敢相信 “命令都在这里,民兵大队各地都在组建。 很快他们会招募士兵。” 张合点了点头,冷静了下来。 “眼下最重要的是,择一地秘密练兵。 沓氐有水路通往中原各地,命令里面说,离开大汉的人员都要严格检查。” 刘成翻了一个白眼。 “老张,你想想看,我们动静这么大,给百姓分田地,减赋税,如果闹到中原。 这些世家豪族坐得住吗?恐怕会联合起来对付我们。” “这些人,除了欺压百姓,还会什么? 老刘,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百姓分到田地时脸上的笑容。” 刘成看着张合,说道:“是啊,谁想要夺回去,除非从我们尸体上踏过去。 你现在应该明白扩军的目的了吧?” “明白了。” 随着土地新政的实施,民兵队成立以后,对参军政策进行了宣传以后。 百姓参军热情超出了大家预料。 参军政策: 一户一人参军可以减免两人赋税,可以减免一个孩子读书的所有费用,村里的土地就近分配,耕牛可以优先使用(耕牛数量少,每个村不足十头,这些耕牛集体养) 伤亡抚恤另算。 募兵时,只说了一句话,“你们愿意土地被人抢回去吗?不想,就拿起武器跟他们干到底。” 一句大白话,点燃了所有人的心。 “殿下,辽东各县目前人口41万,比早期统计多了不少。”荀彧说道 “主要是很多农户附庸在地主家。” 刘恢听完明白了,那就是为了减少赋税,互相报团取暖。 “伯平,你刚刚说有超过8万人报名参军?” 荀彧刚进来,突然听到这个数字,差点一头栽倒在地,都去参军了,谁种地? “太多了,把人数控制在两万。 按照原则,家里只有一个男子的不收,年龄低于16,高于30的不收。 告诉大家,未来扩军会优先选择大家,平时训练不能丢。” “是,殿下。” 听完刘恢的话,荀彧才平静下来。 “文若,等会儿再走,和你还有些事情商议。” “伯平,各地训练要抓紧,平时多搞军演。” “殿下,军队大面积扩军,各地是不是应该建养殖场? 为了保证大家伙食,钱财支出太大了。”高顺提出了自己想法 “文若的意见呢?”刘恢并未直接回答,转而问向荀彧。 “伯平想法是不错,不过,这样一来,会不会对军队本身发展有影响。 我们需要的是一支专业的军队,这样一来,军队战斗力是否受到影响?” 荀彧内心想法,刘恢是清楚的,军队如果连生产都自己来,未来谁能制衡? “伯平,我的想法是,鼓励民间参与进来。 陈重的养彘技术逐渐成型。 文若,你们发文,民间百姓可以前来学习养殖技术。 顺便让我们的百姓也有机会吃肉。” “喏”二人异口同声回答 高顺是个纯粹军人,他不会想过多。 高顺离开后。 刘恢和荀彧坐了下来。 “文若,随着不断发展,我们要增加一些机构,我初步想法,政务院要增加建设司,专门负责各地建设管理和规划。 我们要用更加长远的眼光来看,襄平或许未来有一天,人口超过50万也不一定。” 刘恢如果半年前说这话,荀彧会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然而,现在不会,因为最近进入辽东的人很多。 加上辽东重视工商业,最近不少手工业作坊冒了出来。 只是船只,最近就增加到了700艘。 甘宁等人忙得睡觉时间都没有。 “殿下,建设司的确有必要增加。”谁不希望自己权力大点,管的人多点。 “文若,未来政务院的部门会非常多。 财政以前我和你说过,为了未来持续发展和辽东各部平衡,财权必须独立出来。” 荀彧心里是明白的,以辽东现在的结构体系,那个机构拥有财权,都会打破现有平衡。 “财政院我准备让糜竺接任”。 说实话,荀彧心里听到后是吃惊的,毕竟糜竺是一个商人出身。 随后他明白了,糜竺愿意把大部分家产捐献出来,这样的人会让大部分人信服,何况还有两大监管机构在。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