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古人的智慧 (第1/2页)

公输和的话,马钧只是点了点头。 而刘恢却是很满意,作为主管部门的司长,必须要有商业意识。 工业化能带来什么?税收+就业。 至于马钧,什么原因,其实他并不在乎。 “目前纺纱机有个问题,那就是线比较细,容易断”。 马钧的话,让刘恢瞬间明白,人们只记得1768年哈格里夫斯获得的珍妮机发明专利,却忘记了他易断的缺点。 1769年卷轴纺纱机面世,才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理查德.阿克莱特采用水力为动力,代替人工,发明这一机器不仅省人力,纺出的沙《线》结实而有韧力。 织布,这个时代最好就得飞梭机。 织布之前要纺纱才行,没有纱线如何织布? 想要百姓富裕,就得利用产业优势,薅周边国家和民族羊毛。 对于刘恢来说,别人的百姓过得好坏,他不在乎,他只在乎辽东百姓。 “德衡,之前我们聊过,通过外力来代替人工,你们考虑得如何?” “殿下,我们找到一些解决办法,认为可行,只是一些关键部件还在设计。 目前,我们认为,最适合的就是建立水塔,用水向下产生的力量让他有规律的转动,以此来代替人工。 想要全部替代人工,目前没有办法,部分环节还需要人工。 不过,这个方法不是最好的。” ‘我草《一种植物》,你怕是要上天,我只是说了借用外力,都没告诉你水力,你居然想到水力?’ “德衡,你是怎么想到用水力?”刘恢笑呵呵的问道 “我们从水流推动水车转达得到了灵感”。马钧不好意思的说道。 刘恢内心狂喜,表面稳如老狗。 拉着马钧的手的说道:“不错,想法很好。 你刚才说还有其他办法?” 马钧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殿下,这只是一些想法。 前几天,我们做实验,忘记旁边烧的开水。 水壶盖被水顶翻了。 后来发现,是因为他们不小心,掉了一块东西堵住了壶嘴造成的。 当时,我们特意试了,只要把烧水壶的嘴堵上,里面就会产生很大的力,把水壶盖顶翻。”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原本历史上铁水壶最早出现在1309年的日本。 刘恢几个月前,发现没有烧水的茶壶不方便,他就让人做了一把铁茶壶出来,方便烧开水。 后来,大家纷纷效仿。 辽东因为铁矿不断开采,原本很多废旧铁器回炉重造,为了保证兵器质量,这部分铁器基本全是民用。 此时刘恢心里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自己一个无意举动,居然让马钧等人发现了蒸汽机的原理。 刘恢心中激动,如果全靠抄作业,他现在就可以把火药和红衣大炮制作出来,只是,这不是他想要的,他需要的是引导,然后大家用理论做基础,一步一步发展。 “德衡,你想法很好。 我一直在说,辽东再穷,教育、科研和医疗的投入必须保障。 放心大胆研发,你和文渊二人好好配合。 我相信,你们二人一定会像文渊祖先鲁班一样青史留名。” 公输和不羡慕是假的,他亲眼看到马钧鼓捣出很多东西,只是他们二人职责不一样,一个主管研发,一个主管落地生产。 在刘恢看来,二人都很重要。 二人听完刘恢的话,一脸笑容藏都藏不住。 ‘未来可期’,这就是刘恢此时内心的真实想法。 青州 东莱郡 “甘大队长,你怎么有空过来了?” 周开看着远远的甘宁就开始打招呼。 “周队长,我准备南下。 殿下特意差我问问你,有什么需要他做的?” 周开笑了笑,这殿下还是一如既往地这种方式,不过,他喜欢这种方式。 “最困难还是船只困难。 我们在长岛安置了快10万人了,原本港口修建和仓库、营房明年夏天才能完工,现在估计今年就能完工。 接下来,很快天就要转凉,如果不尽快送到辽东,这些人冬天怎么过?” 周开边说,两人就在路边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完全没有官员做派,更像两个农夫话家常。 “这个问题现在也是麻烦,右北平港口的船只会调拨大部分过来,那里离辽东不远,主要走陆路。 我们在荆州和扬州定的一批船只最近可以交货,不过,抵达你这儿得9月底了。” 周开知道,以刘恢对待百姓的态度,最急的人肯定是他。 “现在最大问题,是这些人过冬的问题。” 甘宁也知道这一点,“你这儿还有多少人?” “截至昨天,17.2万。” “长岛上营房能住下多少人?” 周开想了想,“挤一挤,最多8万人。” “今年,为了这些百姓穿上一套遮羞的衣服。 辽东把周边能买的麻布都买了。 襄平加班加点在干。 你最好回一趟襄平,亲自把你这边情况汇报一下。” 周开点了点头,目前恐怕也只能如此了。 “你南下有事?”周开看着甘宁,这家伙整天神神秘秘。 甘宁咧嘴一笑,“是帮公输司长他们运输一种木材,用来造船的,他们已经找到了。” 周开点了点头。 “辽东现在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