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皇甫嵩的郁闷 (第1/1页)

好书推荐: 本命三国

“何况,你们暗地里把黄巾军妇孺老幼安置进山,不就是为了救他们吗?” 石明继续问道:“孙先生,你一直没有露面,其他人如何相信你?” 孙才笑着说道:“辽东王手下真是人才多啊! 石先生,我们太平道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只要持有令牌并能对上暗号的人,就是自己人,通常这类人在太平道地位很高。 就拿我这次进山到张牛角那儿一样。 张牛角是个粗心的人,他手下几人在场,正常需要回避的,张牛角没有这样做,我也没有要求。” “你是猜到有我们的人,想要他们传信给我们。” 孙才笑了笑。 “因为我已深感对不起你们,不想再故弄玄虚了,只是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来了。” 石明看着孙才说道:“你们何时开始散布消息,说辽东有粮食和房屋的?” “从皇甫嵩在长社开始杀降时,那时大部分人不相信皇甫嵩会继续杀降。 接下来东郡、广宗、下曲阳等地连续杀了我们20多万人。 此时所有人都慌了,你们知道,谣言很可怕,逐渐传成凡是村里有人参加太平道的,全村都要被杀。 就这样,百姓越来越多的人离开。 原本想嫁祸袁家,没想到,这么快就被识破了。” 听到孙才的话,几人面面相觑,原来是这样。 最后一个疑问,“沿途这么多人,他们如何保证到得了辽东?” “我们一路上设置了一些放粥点,是以各地一些善人的名义,你们也知道,什么时候都会有好心人,这些粮食都是我们之前藏起来的粮食。” 程昱和石明一脸苦笑,“难怪之前查到沿途有不少点在放粥,原来是你们自己干的。” “现在分散各地黄巾军有多少人?”程昱问道 “目前还不清楚,不过,我掌握的情况来看,应该不低于150万,这里面很多是老弱妇孺。 还有很大一部分已经开始向辽东移民了。 只是我不解,这么多人辽东如何安排?” “你可把我们搞惨了,这么多移民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石明苦笑着说道 孙才歉意的说道,“原本我想有个几十百万人就可以了。 没想到,会有这么多流民。” “你跟我们去辽东吧?到时你就知道了。” 孙才看着外面,对于程昱突然邀请,他没有拒绝,“现在这么大的雪,如何进入辽东?” 程昱神秘的笑了笑,“很快你就知道了。” 孙才也想亲眼去看看辽东的现状。 大家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就直接向渤海而去。 冀州 州牧府 “牧”作为一个官职的专职称呼,最早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据传当时的君王手下一共掌管着十二个大部落,而这十二个大部落的酋长被称作“十二牧”。 这也不难理解,管羊的叫牧羊人,那管理部落的不就是“牧人人”了吗?简称“牧”也算贴切。 不过有一点说明一下,当时在十二牧之上还有“四岳”,可以理解为地方部落小盟主,而尧舜就是整个部落的共主。 而商周春秋战国,一直到秦,并没有州牧这么一个官职,秦以前都是诸侯割据,九州其实就是一个代称。 秦朝一统以后实行郡县制,郡守直属上司就是朝廷丞相,也没有州牧概念。 高祖刘邦建立大汉之初,依然没有州牧概念。 大汉承袭秦制的郡县制和封国并存。 武帝北击匈奴,大汉帝国版图达到巅峰时期,这个时候,汉朝已经由秦的三十六郡扩充到一百个郡以上。 此时,朝廷已经无力直接管辖一百多个郡了。 怎么办?既然有牧民之官,就不能有牧官之官吗? 这样一来,州刺史就应运而生。 汉代的州其实不是正式成立的行政机构,而是监察单位。 每个州的刺史是作为皇帝亲命的地方监察官员,刺史俸禄只有600石,然而他可以监察2000石以下所有官员《太守通常就是2000石》。 而州牧却完全不一样。 众所周知,历来最重要的就是人事、财政和军权。 州牧三样权利都掌握。皇甫嵩作为平定黄巾军最大功臣,刘宏为了河北安定,让皇甫嵩担任冀州牧、车骑将军。 刘宏这一安排,并未得到任何阻力,因为所有人都在盘算,缺口一开,长期下去,大汉就会变成和商周一样的诸侯王国。 在权利和自身利益面前,往往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一面。 作为平定黄巾最大功臣,皇甫嵩同时也明白,天子赋予他重责,同时是希望通过他来震慑黄巾余孽,因为冀州是张角的老家,这里太平道信徒最多。 “州牧,最近冀州少有流民,州牧居功至伟。” 看到坐在下方的官员拍自己马屁,皇甫嵩淡淡说道:“和我有何关系?河北的流民都跑到辽东去了。” “哼,辽东王包藏祸心。”一名官员愤愤不平的说道。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