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战后安置1 (第1/2页)

“不光是你,我现在也一样。”审配现在一心研究如何让百姓大会院会能最大程度平衡各方和监督各方。 “草原民族这么多年来,还是第一次在不损伤民力的情况下被打垮。 接下来考虑草原如何彻底控制和安置了?”荀爽心里惊讶极了,他知道辽东军赢,至少也需要三五个月,没想到,前后一个月,草原联军主力全部被打掉。 “这里有一封致天下人的信,殿下希望我们发表在辽东报纸上,刊行天下。” 荀彧继续说道:“按照规划,草原200里到300里就需要修建一座城池,鼓励商人前往办厂。 辽东会把羊毛纺织技术专利转让,让商人前往办厂,纺织设备由辽东售卖”。 “这样会不会让辽东损失太多钱财?”蔡邕担心的说道 “蔡副院长,这点放心,损失有限,并且能降低成本,形成良性竞争。”卫兹开口说道 “这是为何?” 在场很多人都不解。 “草原要发展,未来羊毛是重要产业之一,大家进入草原后,羊毛运输成本会大幅度下降。 牧民养殖的利润更高,因为他们直接面对工厂,少了中间环节,工厂成本更低。 对于辽东政府来说,税收并不会减少,反而增加,因为进入草原的商人会越来越多,产业会越做越大。 辽东政府会适当收取专利费,用于技术再研究。 辽东的飞梭机、纺织机等都可以卖给这些工厂。 对于百姓来说,在商人工厂做工和我们手里做工并没有区别。 相反,长期来看更好,因为这些商人很多,大家之间就会有竞争,竞争不但是价格、质量、品牌,还有就是技术工人。 殿下常说,一个行业垄断会造成僵化和发展缓慢,对于这种关乎民生的产业,我们要鼓励工厂发展,保护他们利益,拒绝垄断。 像修路这种投资巨大,回报缓慢的,只有我们自己来承担。” 卫兹的话,让现场响起了掌声。 “居然还能这样干?”刘洪看了看旁边的公输和 “元卓公,是不是有点惊讶?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也是这样,不过,很快就想明白了。 垄断缺乏竞争,就像人缺乏上进心一般。 殿下常说,未来我们想要常盛不衰,不但要有好的社会制度,还得给自己塑造理论中的敌人,只有这样,大家才会有紧迫感。” 刘洪:??? “子和,子许这几年商业思维进步很快。” “子仲,大家都一样,如果现在退回去经商,我们这些人放在之前,都属于范蠡、吕不韦这样的商业奇才。” …… 荀彧示意大家静一静。 “移民的事情,殿下希望遵循自愿原则,鼓励中原百姓进入草原移民。 公佑,殿下给刘虞刘幽州写了一封信,你去找他一趟,希望幽州给我们开通一条到草原移民路线。” 孙乾站了出来接过刘恢的信,“院长,我知道了。” “季珪,殿下希望你带着组织好的所有人去草原。” “公仁,你可能要用草原俘虏和其他地方换一下,换一批人去草原修路建城。”董昭随即站了出来。 “子鱼,你们城市规划司要尽快拿出设计方案来。”华歆现在是辽东城市规划司司长。 新城规划除了考虑未来交通问题,还有就是城市排污问题。 …… 刘恢不在,荀彧俨然负起总责,现在对外扩张阶段,还没有办法做到真正制衡。 “院长,草原一直以来无法解决冬季牲畜草料问题,现在我们青储技术已经成熟,是否对于草原牧民免费公开?” 青储技术没有想象这么复杂,首先用水泥和红砖建造一个面积大的发酵池,并向顶部搭建棚顶,避免阳光照射或雨水污染。 草料、麦秸秆等待表面水分晾干后,用刀将其剁碎,然后堆放在建造的发酵池中,堆放时一定要压实,排出空气,以免滋生细菌。 压实后,要向表面洒水,将湿度保持在70%左右,洒水后手捏一下,感觉湿润而水分不滴下,则湿度合适。 最后用木板压在上面,用水和泥土混合后,覆盖一层在木板上让其密封彻底隔绝空气,让其发酵《此法替代塑料薄膜》。 听到国渊的话,大家眼里一片火热,一部分人知道这个技术,只是辽东很少使用,辽东牲畜冬季饲料都是麦秆、稻草等晒干以后使用。 大家心中感慨,草原那些部落最怕冬季,到了冬季没有牧草,大批牛羊饿死…… “开放,殿下早就说过,对于百姓有用的基础民生农业技术都开放。” 国渊点了点头。 “鸿预,接下来你们新闻司要做好宣传工作。” 第二天,辽东日报刊登了辽东军大败草原联军的消息。 所有人感到太不可思议了。 “大嫂,大哥恐怕快回来了?” “颖儿想大哥了?” “嘻嘻嘻……,恐怕是大嫂想大哥了吧?” “你这丫头……” …… “采儿,你帮我看看,我担心眼睛花了?” 荀采漫不经心的说道,“贞儿,你这单相思到何时?” 糜贞听到荀采的话,瞬间跑开了,“你胡说什么?” 荀采知道,糜贞是不敢相信报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