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羌族 (第1/2页)

“天下能看透的人不少,不过,能真正放弃权力这样做的人可不多。” … 襄平 郭嘉把一份西域战略报告递给了刘恢。 刘恢看完以后,站了起来,走到西域的沙盘前。 “参谋长,具体说说看,西域如何攻略?” 贾诩走上前来,“殿下,只解决西域三十多国家的军事力量,两万军队足矣。 对于我们来说,真正有挑战的是唐羌。” 和匈奴一样,羌族并非一个单一民族的称谓,而是古代华夏先民对西部游牧民族的统称,其族极为广大,分布范围很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主动和被动地与周边族群进行融合。 有别于匈奴的强大,羌族的文明发展极为缓慢,长期处在一种愚昧野蛮的生活状态,没有团结,只有割裂,部族之间互相仇杀的事情此起彼伏。 也因此,羌族在历史上并未形成统一的国家政权,仅有个别支脉曾在特殊时期,建立过规模较小的割据政权。 传说古羌民是炎帝的后裔,炎帝姓姜,姜和羌在甲骨文中,都是羊头在上,二者之间可以互通互用。 《史记》记载: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 这里的禹,指的是夏朝的开创者大禹,这句话有两种理解,一是大禹属于古羌人后裔,一是大禹崛起是始于对西羌人的治理,无论那种解释,都证明大禹时期就有羌民的存在,而且他们还参与了大禹对水患的治理。 在甲骨文中,唯一一个关于民族称号的文字,即为羌,意为西部放羊人,这是华夏历史上人类族号的最早记录,所以单从这个字上分析,羌也绝非指代某一个民族,而是拥有逐水草而居这种生产生活方式的众多西部族群的统称,他们的语言、文化、习俗、服饰也不尽相同。 在甲骨文的记录中,羌人与殷商交战频繁,由于仇恨及时代的局限性,在商人眼里,羌人根本不是人,而是与畜生无异,有关如何虐杀羌人,以羌人的身体部件做祭祀用品的描述不仅极多,而且残忍。 同样是甲骨文中,殷商的其中一个方国,名为羌方,族中有首领在殷商朝堂为官。 彼时的羌人主要还是与殷商毗邻的,活跃在山西、陕西、河南等地以放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族群。 毕竟那个时代,华夏族统治范围主要局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由于殷商对羌民的残暴政策,后来的武王伐纣时,羌民为报世仇也参与了反叛大军。 羌人在周代极为活跃,不过在周代的文献中,戎成了西方非华夏族的各族群统称,比如我们熟悉的灭掉西周的犬戎。 其实有关戎和羌还有一种说法。 羌语中,适于耕种的河谷叫戎…羌与戎的区别,就是牧与农的区别。 到了先秦时期,最有名的羌人首领有两个,一个是有情有义、敢爱敢恨的“义渠王”,另一个则是秦国奴隶——无戈爱剑《音无意元见》。 义渠王是义渠族的首领,而义渠族则是古羌族的一个分支,早在商代已经建立方国,之后在长期与商周两代交往中,不断东迁,学习先进的东方文明,连生产方式都逐渐变成了农耕,成为了与古羌族截然不同的新民族——义渠族。 义渠起初效忠周天子,犬戎灭西周后,义渠宣布脱离周王室,正式建国——义渠国。 在春秋战国时代参与群雄逐鹿,开疆扩土,成为秦国西部最大敌人。 两国对峙交锋长达四百年,期间互有胜败,直到秦宣太后芈月,引诱义渠王入咸阳,并将之斩杀于甘泉宫,随即秦国大举出兵,彻底消灭了此时群龙无首的义渠国,独霸西戎,为秦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随着秦国的国力日盛,羌族人不仅彻底丧失了东进中原的可能,反而在秦人压迫下,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不愿归附,那便唯有大规模远迁,如此一来,又衍生出了许多羌人分支。 在这个过程中,羌族人迎来了自己最伟大的领袖——无戈爱剑,正是在他领导下,羌族人的实力不降反增,成了西北地区不可忽视的一股强大力量。 在羌语中,无戈的意思是奴隶,爱剑的意思是领袖,无戈爱剑曾经是秦国奴隶,后来逃脱,回到自己部落,一路艰辛,屡创神迹,于是被部落推举为领袖,他将从秦人那里学来的农耕和畜牧技术传授给大家,甚至掌握了部分水利技术,使得羌族百姓生活极大改善,部落实力也逐渐强大,因此,无戈爱剑倍受推崇。 到了秦汉时期,汉代以后的史籍中,羌族又被称为西羌,其族群甚众,比较有名的有:先零羌、烧当羌、烧河羌、白马羌、参狼羌等。 匈奴崛起后,西羌成为匈奴附庸,为了打败匈奴,汉武帝制定了“隔绝羌胡”的战略方针,在夺取西域和河西走廊后,汉武帝设立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四郡,向世人宣告大汉帝国在西北的统治地位,同时,彻底断绝了匈奴和西羌的联系。 匈奴失败后,一部分羌人选择归附汉朝,另一部分则再度向西、南迁移,而为了加强对归附羌人监管,汉武帝设置了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