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利益链 (第1/2页)

刘恢深知,大棒有用,胡萝卜也不能少,尤其像卢植这种性格执拗的人。 从刘恢处出来,卢植擦了擦额头的汗,“康成,老夫现在才明白,自己有时想得太简单了。” “师兄,很快你就会明白,地方豪族在辽东军和政府面前,要么顺从要么灭亡。 这是战争,不死人的话,他们愿意放弃手中的特权吗?”郑玄苦口婆心的说道。 “但愿老夫担心有些多余。” …… 郑玄和卢植离开,刘恢却把荀彧留了下来。 “文若,扬州土地新政大约何时能完成?” “殿下,土地新政今年就能完成,只是有一条,我最近有些担忧。” “文若担忧什么?”刘恢不解的问道。 荀彧则走到地图前说道,“扬州看上去只有六郡,可是,土地面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太大了。 如果前方战事,后方豪族和地主闹事,该当如何?” 刘恢笑着点了点头,“荀彧不愧是荀彧。 文若,为了后方稳固,我特意调伯平《高顺》南下,统筹扬州后方防御。” 荀彧明白了,刘恢是想尽快组织起各地民兵,当地百姓为了到手的土地,一定不会轻易还回去,那时,只要组织起当地百姓,就能对付和震慑各地豪族和地主。 “殿下,这些人根深蒂固,恐怕不容易对付。” “嗯,不过,我们也留下了各处大山的力量。” 这下子,荀彧彻底明白了,刘恢的底气来源于收编的黄巾残余势力和各地土匪,这些力量一直在大山中扎根发展。 刘恢继续说道,“各地今年选举后有什么问题吗?” 提到这个,荀彧显得有些兴奋,“孝先前几天在百姓大会接受质询时,说最近几个月,辽东郡各地腐败下降很快,尤其是上下级的利益交易。” 荀彧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主要原因是,县长无法决定谁来担任乡长,这就造成了乡长不会行贿县长,利益自然变少了。” 刘恢则有不同的担心,“文若,你们想过一个问题没有?” “什么?” “乡长的班子都是乡长直接自己组建《基础公务员是固定的》,如果各地各个部门之间互相勾结怎么办?” 荀彧明白了刘恢的意思,那就是,如果地方政府、百姓大会、监察、司法沆瀣一气,该当如何? “殿下,这种可能性恐怕很低?”说起这话时,荀彧明显底气不足,因为只要利益足够,这种事情必然发生。 “为什么?” “因为地方的政府主官、百姓大会院长等都是百姓投票产生,权力是自下而上产生的。” 荀彧的话并非没有道理,那就是这些人权力来源于百姓,下次选举百姓可以不选择他。 “文若,如果一直只靠选举,那么必然会耗费巨大民力,每次选举费用从何而来? 按照辽东律法,这些钱不能使用纳税人的钱,那样一来,他们只能去找商人赞助,但是,商人能愿意免费给对方钱吗?自然不愿意,那就只能达成利益交换,这不又回到了原点吗?” “我们不能限制选举宣传吗?” 刘恢摇了摇头,“不能,因为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候选人不公平,长期会形成巨大利益链。” “那该当如何解决?” 刘恢呵呵笑了起来,“文若,这是一个长期问题,我们应该多去想想,大家多去讨论,看看有什么解决办法?” 荀彧点了点头,正如刘恢经常所说,推动社会进步不是一个人,而是所有的人,只不过,拥有权力的人起到最主要作用。 “殿下,辽东大学曾经讨论过,政府应该由各种学说之间竞争?” “文若,辽东需要的是让百姓富裕,国家强盛的治国理念,这个世界没有一种学说是完美的,我们不能以学说成为治国根基。 应该以各种治国理念成为竞争的基础,我在百姓大会就说过,未来一定会多种理念并存,大家之间形成竞争。 你干得好,百姓自然支持你,干得不好,百姓就会选其他人来干。” 荀彧点了点头,“可是,如何才能解决殿下刚才说的问题?” 刘恢笑了笑,站了起来说道,“如果所有机构从上到下团结成一个整体,那将是普通万千百姓的灾难。” 荀彧十分不解,一个团队团结不是好事吗? 刘恢继续说道,“因为这样,逐渐大家为了自己利益,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逐渐圈子化,都是这个圈子的人,谁反对谁? 任何不接受别人反驳的人和事情都是虚假的,因为这个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和人。 你想想看,如果我们,包括监察、司法、教育等全部勾结在一起,你想想,和现在中原朝廷有何区别?” 荀彧好像明白了点什么?好像什么都没有明白。 刘宏看着荀彧,“我们要建立一种竞争机制,一种派系的竞争机制,只不过,这种竞争都是在阳光下。 而不是朝廷那种,表面和气,背后什么手段都用的机制。” 荀彧有些恍然大悟,“殿下的意思是,我们建立几个院会,院会之间形成竞争,司法完全独立。” 刘恢有时都很佩服荀彧,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