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离开前准备 (第1/2页)

陆康眼角有些湿润,“慈明,谢谢你们邀请老夫来襄平,这恐怕是老夫最英明的决定了。” 荀爽笑了笑,“这得主要靠你自己,如果面对徐庶,你不愿意放下武器,恐怕是另一个结果了。” “是啊,华夏百姓都说,殿下对待百姓和身边的人犹如春天一样暖和,对待敌人和腐败分子比襄平的冬天还要寒冷。” 荀爽点头笑了笑。 “叔父,早知如此,我们不如放下手中权力,来华夏做一个富家翁,那也是一桩美事。”袁绍此刻有些明白了,他们争斗有时不仅仅是为了子孙后代荣华富贵,有时是被逼到那条路上去了,只能向前没有退路,因为私天下,一个人寄托了无数人的希望和目标。 …… 一场阅兵式就这样结束了,没有皇朝建立的大肆封赏,只有更多的责任。 “宫台,今天作何感想?”刚回到小院,曹操迫不及待的问道。 “开天辟地,必定载入史册。 未来大家只能依靠华夏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陈宫心情很复杂,从理性上,他想留在辽东,哪怕做一名普通公务员他也愿意,从感情上讲,曹操待他如挚友,几乎无话不说。 陈家虽然不是大世家,但也算得上大家族,如果出海,家族至少能享受人上人的生活。 “宫台,我今天终于明白,子修为何不愿意和我一道出海?” 陈宫眉头紧蹙,“大公子还是不同意吗?” “不,辽东王劝过他,他现在同意和我一起走。” “正常,在他们看来,高高在上的辽东王却能平等对待他们,自然不愿意离开。 不过,大公子离开是好事,凭他和辽东王这层师生关系,未来不会差。”陈宫说到最后,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还有一个月就离开大汉了,我想回老家看看,也不知道还有机会回来否?”曹操此时有些悲伤,完全没有出海称王称霸的激情,终究是故土难离。 “粮食、兵器都准备好了?”陈宫问道 “嗯,华夏借给我们一人两万石粮食和一万部队装备,以及200重骑兵的装备。 另外一家一亿华元。” 陈宫笑了起来,“辽东王很大方嘛!” “怎么可能?利息全部按照年利率5%计算,三年内必须还清。” “我们也要付钱吗?” “付一半,未来拿两万人口,一个县的面积安置二皇子。”曹操轻声说道 刘恢的意思他清楚,如果刘辩留下来,如何安置?按照正在修订的华夏法律,未来皇室就是一个空壳子,没有实权,更不能封王,皇室也只能按照规定拿俸禄。 这样一来,刘恢岂不是要废除刘辩渤海王的王位吗?对于刘恢自然有影响。 “使君,这个买卖比较合算,只是你们想过没有?如何控制这千万人口?” “不用担心,这里的人主要是奴隶主和奴隶,我们只要过去废除奴隶,同时通过战场可以建功立业,很容易就能统治起来。 华夏答应,给我们每年培养三百汉语老师,也就是简体字和拼音识字。” 陈宫总觉得刘恢没怀好意,只是一时间想不出来。 “使君,我这几天了解了一下,华夏非常注重海岸线,未来我们一定要建国在海边。”陈宫端起茶杯说道。 “海岸线?”曹操很是疑惑 “华夏把沿着大海边缘的陆地和大海交接的地方统称海岸线,据说是为了今后贸易运输方便。” “好,此事不能告知他人。”曹操一下子就明白了,因为他见过华夏的大船,运输能力极强。 … “本初、公路,这次出海老夫就不打算去了。”袁愧语重心长的说道 “叔父,这是为何?”袁绍十分不解,虽然你留下来,刘恢或许不会对你怎么样?可是出海称王称霸岂不更好? “老夫年事已高,早已经不堪舟车劳顿。” “叔父身体有漾?”袁术虽然是二世祖,但是对袁愧极为尊重。 “不,老夫应该还能活几年,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一辈子,我真不想离开了。” 二人想要说什么,被袁愧制止了,他继续说道,“老夫自认为看人不算太差,辽东王胸襟广阔,他不会为了权力加害无辜之人。 记住一点,今后的华夏才是你们依靠,辽东王想的是华夏百姓安居乐业、富贵安康,你们那里百姓他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你们能不能给华夏带来利益? 只要紧跟着华夏,你们子孙后代一定会荣华富贵。” 袁愧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刘恢的善良全部给了这片土地的人,其他人和他无关,这也是为何他要劝二人的主要原因了。 “叔父,你一个人留在这儿我们不放心。”袁绍此时有些伤感,自己这个叔父并不是心胸狭窄的人,并且有大智慧,任何事情都以袁家为先,这让袁绍和袁术对其都十分敬重。 “放心,华夏有养老院,老夫拿钱就可以住进去,有人专门负责伙食和住宿,病了有人看病。 就算……就算死了,他们也会安排后事。”袁愧微笑着说道,到了他这个年龄,早已经看透生死了,只不过,他心中隐约有个期待,他想看看中原百姓几年后的日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