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回家 (第1/2页)

好书推荐: 本命三国

船上的甘宁几人拿着望远镜也在看向岸边。 “子敬、兴霸,你们快看,殿下在岸边”。国渊兴奋得差点大叫起来。 一年多时间,差不多接近一半时间在海上航行,这让所有的人早已经精疲力尽了。 到宁郡补给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流下了泪水,这泪水有喜悦,有激动,更有心酸。 “子尼司长,我们终于回来了。”说完后,甘宁眼角滑下一滴泪水,这泪水里饱含着这一年多发生的事情。 “传令所有船只,按照顺序进港,所有的人排列整齐出船舱,接受检阅。”甘宁此时虽然激动,但是他并未忘记自己是辽东的一名军人。 一旁的鲁肃随即开始调整安排,船队航行,只能靠旗语来指挥。 船只缓缓前行,双方的人突然感到船只速度实在太慢了。 很远的距离,大家就开始挥手打招呼。 当船只进入港口后,看到数层楼高的大船,刘恢心中顿生豪气。 一行人急忙来到船上,让人意料的是,船队的人全部都集中在主船上排队完成。 看到国渊、甘宁、鲁肃他们那一刻,刘恢抑制不住眼泪划框而出,所有的人都显得很消瘦,阳光晒得皮肤发黑发亮。 刘恢激动的上前和每一个人拥抱。 “辛苦了…” 刘宏此时根本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此时的心情,他知道大家带回来的是什么?那不仅仅是粮食?那是财富,那是所有人的希望,粮食高产,代表着未来华夏社会更加安定祥和。 此时的刘恢除了一句辛苦了,多说不出一句话来。 看到激动的刘恢,出海的所有人无不动容,因为他们知道,这一年多出海并没有白白付出,而是得到了极大的收获。 “这一年多以来,我们的心一直揪着没有放下,不过,今天晚上,大家都能睡个好觉了。”刘恢的话让不少人露出微笑。 “你们海外之行,功劳太大,或许今天你们还无法意识到。 不过,不久的将来就会得到验证。” 刘恢继续说道,“带回来的物资使用得当会给我们子孙后代提供充足的粮食,让他们不会挨饿。 不过,眼下还不能对外表彰大家,一来,粮食产量还未得到验证,必然引起大家怀疑;二来,我们四周仍然有不少敌人,海外之行,你们恐怕也知道,这个世界太大了。” 刘恢的话让大家不停点头。 他接着说道,“眼下需要保密,不过,你们的功劳自有奖励,你们所有出海的人,名字都将记录在册,等到粮食产量验证那一天,你们名字将刻在华夏的青史之上。” “啪啪啪……”瞬间现场就爆发出热烈的响声。 “接下来就是回家,今晚给大家庆功,然后给你们放假,一人放假两个月。 现在中原大地已经归于辽东,辽东已经更名为华夏国。” “嘶……” “殿下,中原这么快仗就打完了吗?”甘宁有兴奋,也有失落,兴奋的是华夏大地一统,失落的是作为海军舰队长,没有参与这场战争。 甘宁如此,鲁肃如此,在场的海军军官均是如此。 “大家不必难过,你们这次海外之行比灭国战争更加重要,打仗是为了改善民生。 何况,我们接下来还要大力发展海军,大家还大有可为……” 刘恢的话让大家心里好受多了。 沓县到襄平的道路,早已经是水泥路,路面宽度都在五米以上,四轮马车行走在宽阔的马路上,就像飞奔一样,然而,马车内却异常平稳。 “子尼,你的病现在如何?”对于国渊,刘恢是非常满意的,在他身上看到的是务实两个字。 在刘恢心中,无论何时,农业都是最重要的,你可以穿差点,但是必须要吃饱。 “殿下,我的身体早已经好了,不是医疗队在和医疗司准备的药物齐全,我怕回不来了。”国渊说得很平和,而刘恢和荀彧几人却能想象是如何艰辛! “子尼,回到襄平一定要去好好检查一下,兴霸、子敬,你们也去。”刘恢命令道,他知道这个时代的人都不注重检查。 看到国渊,他就想起历史上的鲁肃只活了四十五岁就病逝了。 “殿下,我们也要去?” “所有的人都去,包括出海的所有将士。” “喏” 大家深知刘恢脾气,一旦决定的事情,实在是万难更改。 “你们给我们说说外面的情况吧?” 刘恢的话就像勾起了几人的回忆。 鲁肃缓缓说道,“去年初,我们从沓县出发,一路向南到了南洋三郡,在哪儿,我们补充了淡水和粮食。 或许这一带我们长期航行,也许是风不算太大,一路倒是顺风顺水。 接下来,我们开始一路向东航行。” “一天夜里,狂风暴雨突然而至,在大海里,我们这么大船只就像一片树叶一般,随风摇摆。 经验欠缺,大家都出现了害怕和担心。 当时我依稀记得,子尼司长拉着我和兴霸的手,说不要担心,如果有来世,我还愿意跟着殿下。” “不知雨下了多久,所有的人都在担忧中渡过了一晚上,第二天却阳光明媚,此时清点船只,才发现船队少了一条船”。 “怎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