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日常会议 (第1/2页)

“次阳,你现在终于卸下包袱了。”曹嵩也很感叹,环境真的能改变一个人。 …… 政务院 会议室 按照惯例,每个季度都会召开一次政务会议。 大家刚坐下,荀彧就开口说道,“今天会议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土地清丈结束了,但各地人口稀少,居住十分分散; 二、如何更加快速便利推行农业新技术和新农具; 三、如何支持各地工商业发展; 四……”。 现在的华夏,早已经改掉了废话的毛病,刘恢早就说过,开会是解决问题,不是显示个人才能的地方。 顾雍举手示意说道,“院长说的的确是实情,中原有些地方荒无人烟。 大家可能会疑问,这么多空余土地,为何还有大量流民? 因为这些土地都是有主的,购买也好,土地兼并也罢,就是没得普通人多少土地。 今年在中原,只是购买土地一项的费用,华夏总共支出超过50亿华元。 可是,现在又面临很多土地无人耕种的局面。” 作为农业司代理司长,顾雍越发得心应手。 他继续说道,“我们农业司为此考虑过这个问题,暂停土地开垦,多余土地外包,唯有如此,才能解决土地过多人口不足的问题。” 随着华夏耕犁、水车等农具的普及,沤肥技术成熟,加上种子培育技术提高,无论单人耕种能力,还是单亩产量都会提高不少,原本坡地,因为水车出现,很多变成了良田,这也使得偏僻山地也有大量土地可以耕种。 “现在中原各地人口锐减,而可耕种土地大增,这样一来,人力肯定不足,我赞成元叹司长的意见。 我们尽可能通过市场来调节,同时,鼓励大家种植药材、水果等经济类植物。”荀彧接过话说道。 “院长,经济类植物利益更大,会不会造成很多人放弃种植粮食?”董昭虽然主管建设,但是他也知道,人都是趋利的。 “应该有边界才行,殿下去年就明确说过,为了确保华夏粮食产量,严格意义上,一类土地只能种植粮食。 我们只需要立边界,地方上具体事务应该让他们自己全权判断和处理,如果我们干涉过多,又回到最早的时代,老区通过普选以后,我们已经把权力交了出去,新区只是过渡,不过,不能让他们形成依赖,我们可以政策、技术指导,而不是像保姆一样。” 荀彧的话大家不断点头。 “农具和耕牛问题,我们可以提供一定周期的免息贷款,农具除了钢制部分花钱,其余木料可以就地取材。”荀彧继续说道 “院长,很多偏远农户不一定同意,就像我们刚开始到辽东推行一样,他们不了解我们,以为我们和朝廷一样是坑他们。 这一部分人恐怕短时间难以推广下去?”卫兹接过话说道。 “这种地方,就按照村为单位租赁,只要看到实实在在好处,我想他们会愿意的。” 众人点了点头。 “工商业发展非一步就能到位,为了发展工商业,中原各地税收都有一定幅度优惠,这样一来,华夏老区的商人一定会主动寻求到各地发展。 要大力宣传,摒弃人们一惯士农工商的思维模式。” ……… 刘恢府邸,他今天特意请来了几个人,这些人不是官员,也不是学者,而是几位技术人才。 左慈看着面前的刘恢,心中感慨很多,自己是被刘恢骂到襄平的,然而,到了襄平这里,自己找到了一生最大爱好和人生目标。 “元放,掐指一算,你到襄平已经十年了。”刘恢给左慈面前斟满了茶。 “殿下,十年时间对于人一生不算太长,但是也不短了。” “元放,华夏化学研究的突破,你做出了巨大贡献。”刘恢真不是故意夸赞他,而是实话,就凭一个石油里面提取塑料颗粒,刘恢就不知道如何夸赞于他。 “没有当初殿下的一顿骂,就没有今天的左元放”。左慈有时也在问自己,如果刘恢也想请其他人一样礼贤下士,恐怕自己真不一定会到襄平? 刘恢笑了笑,看向旁边的马均,“德衡到襄平应该有十一年了?” 马均笑呵呵的不断点头。 “有了,整整十一年了。” “华夏物理技术,从理论到实践,德衡都做出了很多。” “殿下,这不算什么?”马均谦虚的说道。 “在华夏有句话,马均获得的奖项是自己能力最好的证明。” “殿下过奖了。” 刘恢看向浦元,浦元不喝茶,喜欢喝白糖水,刘恢特意给他准备了白糖水。 “浦元,你被大家称呼为钢铁之父,这个称呼你当之无愧。” “殿下,没有殿下指导,浦元岂有这个能力?” 所有的人也看出来了,钢铁对于华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除了军事上,到处都能见到他的影子,修房子、修桥铺路、家里菜刀、铁锅、蜂窝煤炉子等等。 “这一点主要是你自己,我也不懂,只是有时提出一点想法而已。” 浦元一直不明白,刘恢为何把这些功劳都计算在自己头上? 其实刘恢这样做,是不想成为一个神棍,他要告诉大家,一个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