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华夏五年会议9 (第1/2页)

“或许大家疑问,此前殿下还在说,教育不允许私有化,不允许开设补课项目?” 郑玄继续说道,“不允许私有化是基础教育,也就是中学和中学以下的教育。 大学和职业技术教育,我们允许多元化。 不过,大学教育我们仍然会谨慎私有化,我们会进行探索这条路。 至于职业技术教育,我们提倡私有化,这些人未来会直接进入一线岗位,各地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现在最明显就是理发师数量短缺,老夫去理发,需要提前三天预约排队。” 听到郑玄的话,所有的人忍不住笑了笑,因为这是实情,大家都经历过。 “华夏的各级教科书是全国统一的,书本内容也会不断更新调整,一些技术门类学科难度性也会增加。 这一点我们在报纸上就说过,今天学习的知识只能生产水车,明天就要求能生产蒸汽机,这类知识,随着发展,肯定越来越难,这是必然。” “我谈一下补课的问题,自从几年前华夏法律规定不允许补课开始,各地补课的相继关停,但是,仍然有些打着兴趣班的名义开设补课。 对于这类情况,文教院就一个原则,坚决打掉。 如果读书读好书\u003d钱财,那么必然出现大问题,这是一种变相的阶级固化,原本大汉分为读书和不读书,读书占据不到1%,如果长期发展,华夏将会分为读书和优质读书,后者可能占据高于1%,但是,这会形成比拼,会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原本有竞争力,瞬间就大大降低。 老师原本课堂上的课程,变成了一种全新利益交换,私下来补。 在此,我请求华夏司法部门和监管部门真正做到零容忍。” 郑玄的话让现场响起了掌声,正如刘恢所说,政策制定,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目的,而不是抱残守缺,更不是守着祖制不放。 “我们制定的不同区域大学录取分数差异的问题,让一部分人看到了漏洞。 他们在教育资源好的襄平读书,让子女到偏僻地方参加考试。 这种做法接下来是违法的,除了罚款,子女也会受到影响。 根据最新通过的律法条文,在某地读书,只能参加某地考试,这一条不会因为其他原因改变。” “最后,老夫想谈点私人的事情。 今年已经65周岁的我,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 按照华夏规定,我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也想去各地看看。 我打算明年任期结束,将离开文教院,真正退休下来享受一下生活。” 郑玄的话没有人笑话,更多的是一种赞叹,因为主动放弃权力不是谁都能做到? 刘恢早就知道,虽然心中不舍,不过,他也支持郑玄这样做,在这个四十岁称老夫的时代,郑玄已经活过90%以上的人了,是到了含饴弄孙的时候了。 郑玄从台上往下走,掌声一直不断,十年来,郑玄可以说把自己能给的,毫无保留给了华夏。 刘恢快步上前,扶着郑玄走下台阶。 刘恢心里也是感叹,按照年龄,这里很多教育界的人都到了该退休的年龄,而为了华夏,他们接受了刘恢的挽留,他们也认为自己能发光发热。 刘恢心里也清楚,随着郑玄的退休,接下来会有更多的人离开,一代新人换旧人将成为必然。 郑玄饱含热泪的坐了下来,对于他来说,就像他经常和身边的人说的一样,华夏十年生活,比他此前五十多年活得更加精彩。 郑玄坐下了,而掌声持续了近五分钟,这掌声是送给一位即将退休的老人,郑玄虽然不是最早退休的人,但是,他一定是最早退休里面最特别的那一个人。 会议仍然在继续。 糜竺走到了台上。 “殿下,各位同事:糜竺有幸见证这沧海桑田的十年。 十年时间,华夏从发大家俸禄都需要殿下自己赚钱掏腰包开始,到如今规模。” “百姓从最初三十万到如今超过五千万,从最初一年税收一年一千万钱到今年华夏实现税收超过三百亿华元,看到这些冰冷的数字,我都会感到热血沸腾”。 “今年全年,共收取粮税43.29亿斤,税收312亿华元,国有企业上交利润95亿华元。” 听到这儿,大家无不振奋,这么多年来,大家清楚一点,税收多了,说明国家越来越好了,有更多的钱做利于百姓的事情,有更多的钱武装军队。 糜竺愁眉苦脸的说道,“税收多了,花销就更多了。 今年,华夏财政第一次出现赤字,哦,也就是入不敷出。” 不少人不可思议的看着糜竺,这么多钱居然入不敷出? “开会前,我刚收到各个部门的费用申请,看了一下,的确入不敷出。” “光是明年各地修路的费用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基础设施、军队、教育、医疗、科研、公务员等都是一项庞大的支出。” 华夏财政通常是明年花的今年的钱,因此,糜竺一眼就能看出收支情况。 “因此,明年还需要发行一批国债,这些国债主要用于地方道路建设。 国债的规模是5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