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吴郡受灾情况 (第1/2页)

周瑜认真的点了点头,他接受了最新的学问,思想里面最重的就是华夏的利益和华夏的安全。 对于刘恢来说,华夏拥有这么多土地和资源,只要保住这些土地,未来华夏能轻松养活二十亿人口,何况他知道,人富裕到一定阶段,或者思想开放到一定阶段,一些人早不会把传宗接代当成义务了,那时,人口想要增长都很难,因此,眼下要快速增长人口,只要有了人,加上好的社会制度,就能源源不断涌现出各类人才,再吸收全球顶尖人才,这样一来,华夏就很难走回头路,就能长期保持兴旺发达。 两天的船上生活,刘恢除了和周瑜沟通聊天,就是和官兵说话,从中他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两天后,刘恢的船停靠到了恢都城《今天上海》。 他并没有心思去看恢都的城市建设和规划,而是直奔吴县《今天苏州市》。 吴县是吴郡治所,更是此次暴雨的中心区域。 从恢都到吴县的道路多处被冲毁,看着到处都有倒塌的房屋,刘恢的心情很是难过。 吴县,这是一座人口三万多人的城市,在经历战乱的农业社会,这已经是一座大城了。 一路上翻山越岭,刘恢喘着粗气走进了吴县城。 县城的道路非常泥泞,坑坑洼洼,一眼望去,一片狼藉,很明显,洪水刚刚退去。 不少人拿着锄头和铁锹,推着手推车走到街道,开始清扫路面。 “小哥,你们政府在什么地方?”刘恢对着一个年轻人问道。 年轻人眼角看了一眼刘恢,“吴郡政府在前面两百米的左手边。” “谢谢。” 刘恢离开后,年轻人喃喃自语道,“刚才那个人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一般?” 走进吴郡政府的办公楼,刘恢被眼前一幕震惊了,低矮的房子被冲毁了一小半,里面的淤泥超过半米,人踩进去脚都很难拔除。 “刘太守,那边有几个人找你。” 此时的刘中正在铲地上的淤泥,袖子挽起来,赤脚站在地上,有些发黑的小腿特别醒目。 刘中站起来望着刘恢一方,他立即跑了前来,他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眼睛。 “殿下,您怎么来了?”刘中看到刘恢那一刻,差点没有绷住,眼泪在眼睛里打转。 刘中这个名字是刘恢所取,因为刘中从小是乞丐,他连自己姓氏都不知道,从洛阳开始跟在刘恢身边,读书习字,从基层一步一步爬起来。 他现在仍然记得刘恢第一次跟他说的话,之所以取刘中这个名字,是希望他未来做事就像名字一样方正,中还有不偏不倚的意思。 旁边的人听到刘中的话,纷纷反应过来,走上前来。 看着有些激动的人群,刘恢说道,“大家先忙,眼下救人是第一要务,很快,周边的军人就会到达,救援物资也会到。 我们要布置救人的事情。” “这真的是辽东王?” “老朽实在不敢相信,听说这里到海边道路被毁,不知他们如何过来的?” “你没看见吗?王爷的手血迹未干,说明他们是翻山越岭走小路而来。”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大人物为了我们这些人跑这么远?” …… 刘恢的离开,现场还在议论不断。 来到政府临时搭建的办公室,刘中指着地图说道,“连续三天大雨,到处的道路冲毁,我们接到的报告是,从毗陵《今天江苏常州市》到阳羡《今天宜兴市》、吴县《今天苏州市》、娄县《昆山市》这一带受灾最为严重。 吴县到各地道路已经中断,眼下正在抢修。” 刘恢面色凝重,因为灾区什么情况?他不得而知。 “各地粮食准备情况如何?” “大统领,原本在吴县我们种植早稻,去年一年两熟收成很是不错,如果没有遇上这场大雨,月底就可以收割,如今…” “刘太守,其他地方呢?” “吴郡各县现在处于免税期,县里和乡镇粮仓粮食都是花钱从百姓手里购买而来,粮食并不多。 但是,两年免税和土地新政,农业新技术的落实,这里家家粮食都有剩余,三个月当无任何问题。” “通知各县、乡镇,第一要务是救人,统计好死亡、失踪人数。 宁郡、朱崖郡粮食开始启运,早点打通到恢都道路,组织人力把粮食运进来。 今年受灾的不仅仅是吴县,还有其他地方。 你们应该组织百姓修建道路、水库等基础设施,同时,按照华夏救灾补偿措施,房屋冲毁的尽早修建,这些都是有偿劳动。” 刘恢的话刘中明白,那就是让灾民通过劳动获得钱粮,有了钱粮,接下来生活就容易得多。 “孤寡老人和孤儿通过钱粮补贴,大家共度时艰。 周边的军队预计两天后会陆续到达,他们前来是救灾的,不是管控百姓的。 这么大灾难,百姓心情必然不好,很多人有情绪,你们也要理解。” “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会留在扬州负责各地救灾,有什么难事要第一时间上报,记住,救人永远是最重要的。” “记住了,大统领,我立即安排。”刘中不断在记录 看着赤脚出门的刘中,“老刘,把鞋穿上,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