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魏国军官学校 (第1/2页)

袁熙泪如雨下,“父王,孩儿一定会努力考进华夏大学。 也会照顾好叔祖父,只是此去万里,孩儿不能侍奉在父王身边,孩儿不孝。” “显奕,男子汉大丈夫,哭哭啼啼算怎么回事? 你代为父侍奉你叔祖父就是最大尽孝。 收拾好行李,我安排人送你到华夏。”袁绍表面上责怪儿子懦弱,其实内心在这一刻彻底认可了这个自己平时不重视的儿子。 “喏,孩儿这就去准备。”袁熙抹了抹眼泪。 看着袁熙离开的背影,袁绍就像自言自语一般,“没想到显奕还有如此孝心。” 袁熙从王宫出来以后,很快脸上就恢复了正常神色,再无此前的痛苦之色。 这一刻他知道,辛毗给自己的建议收到效果了,袁绍从内心开始正式接受了自己。 吕国 自从女儿吕玲绮远嫁魏国以后,国王吕布总是失魂落魄。 王后严氏递了一碗吕布喜欢吃的汤圆给他。 “大王,这可是你最喜欢吃的汤圆。”严氏虽然年龄快到四十岁了,仍然能看出还尚有几分姿色。 吕布接过汤圆说道,“这汤圆还是多年前出自辽东。” “是啊,辽东这十多年可以说是美食遍地。”严氏在襄平做过人质,他当然知道那里。 “丫头不知怎么样?曹黑子家人会不会欺负他?”吕布端起汤圆就想起了女儿。 “大王,妾身见过魏王夫妇,他们都是良善之人。 子修是刘恢的学生,品行方面臣妾相信他。”严氏微笑着说道。 作为母亲,自然不希望自己女儿受苦,因此心自然会细一些。 “子修我是放心的,主要是不放心曹黑子。 他肚子里面的弯弯绕绕比袁本初还多。”吕布跟着曹操一起打过仗,对曹操他是有所了解的。 “大王,玲绮嫁给子修对吕国也有好处。” “何意?”吕布吃了一口汤圆,转身看向严氏。 “大王,吕国现在也是联合国会员国,周边国家也不敢轻易打我们。 子修是魏国太子,吕国和魏国是天然盟友。 吕强现在还小,将来外部多了一个靠山。” 吕强是吕布的儿子,才两岁多,小妾所生。 为了提高其地位,将他过继给了王妃严氏,严氏只有吕玲绮一个女儿,因此将这个孩子视若己出。 这种操作是非常常见的,对于亲生母亲来说也是乐于接受的。 因为她的地位也会有所提高。 “王妃,最近朝堂有人建议,让华夏来此驻军。”吕布放下手中的空碗。 “臣妾一介女流,何况后宫不能干政。”严氏是一个严守本分的女子。 “哈哈…,华夏女子还能当官,也能经商。 说几句话有何不可?”对于吕布来说,当国王一开始是期待,到今天,他是对其谈不上喜欢,也可以说是被逼无奈,琐事太多了。 “大王,臣妾以为,吕国国力不强,人口不多,可以邀请华夏前来驻军。 一来,减少外部压力,二来可以裁军,让吕国有更多劳动力来耕种土地。”严氏说完,莞尔一笑。 吕布笑着说道,“看来王妃说得很有道理。 本王在位,本王不惧任何国家威胁。 如果本王不在了,强儿怎么办? 因此,本王也想和华夏商议。” 严氏倒了一杯茶递给了吕布,“臣妾在华夏待过,刘恢和华夏都特别重视信用。 因此,找他们合作是吕国最好选择。 在襄平时,臣妾经常看报纸。 报纸上曾经说过,没得利益冲突最容易达成合作。” “王妃今天让本王最后下了决心。 今晚本王留在你的寝宫,奖励于你。” 吕布说完,严氏脸色微红,“当大王了还没个正形。” 魏国王宫 曹操和曹昂面对面坐着,曹操开口说道,“子修,魏国军官学校已经在修建了,你有什么想法?” 曹操至今记得,建立自己的军官学校这个建议,是离开华夏时,曹昂对他的建议。 “父王,魏国军官学校和华夏不同。 我们主要培养两个方面。”曹昂想了想回答道。 “具体哪两个方面?” “一个是培养军官忠诚度,这种忠诚不是忠于魏国,而是忠于魏王。 另外一个就是指挥打仗的能力。” 曹操点了点头,他内心担心曹昂复刻华夏做法,那套方法的确不错,不过,并不适合私天下的魏国。 曹昂接着说道,“父王,有一个核心很重要。” “你指的是什么?” “儿臣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从魏国军官学校毕业的人将成为魏王的学生。 您想想看,除了忠诚,还有天地君亲师里的师这一层关系。 这样就可以确保军队能被我们牢牢掌握。” 曹操点了点头,“你说的这一点说到根子上了。 我们就是要在军队中塑造魏王门生。 一来树立他们自豪感,二来让所有的人以进入这所学校为荣。” 曹操继续问道,“你认为我们军制需要改革吗?” “魏国人口一百多万,正常来说,养三万军队当无问题。 但是,现在人类主流是和平,我们养军队过多就会变成一种罪。 周边国家会没有安全感,他们必然纷纷寻求华夏驻军。 这不符合魏国利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