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章 机枪 (第1/2页)

陈纪担忧的说道,“但是也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破案难度会增加,亲人之间会互相包庇。” “这是司法机关的事情,任何事情皆有利弊,但是我个人更加倾向于不能因为便于管理而损失百姓利益。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有点本末倒置。”蔡邕想了想说道。 “的确如此,华夏多年发展有一个核心,那就是重视人这个个体。 正如十多年前大统领说过的话,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尊重人类,谁还会尊重我们?” ……… 每次华夏的一些案件出现,都会引起百姓上下热议。 对于这一点,刘恢是很开心的。 他最担心的就是百姓变成哑巴,不敢言,那才是最可怕的。 有句话说得好:大家敢骂的人不一定是坏人,真正坏人是所有的人都不敢骂的人。 正如此前皇帝,做太大的恶,也没有人敢当面批评于他,更不要说骂了。 恢都城城西的一片密林大山之中,这里正在进行一场试验。 今天是华夏第二代热武器的全面测试。 今天主角是机枪,用郭嘉的话说,华夏燧发枪和火炮的出现,可以说从此改变了战场态势。 而华夏机枪的出现,更是让冷兵器变成一堆一堆废铁。 在襄平时,刘恢就和马均谈到了如何增加射速问题,当时就提出了机枪概念 。 整个机枪设计是采用的二战时期常见的捷克造的歪把子机器。 “射程达到400米,弹容量30发子弹。 真到了战场,一定是一台大杀器。”看到现场演示后,沮授赞叹道。 郭嘉点了点头,“是啊,这是多次见到它了,没想到,还是让人震撼。” 贾诩说道,“这玩意儿到了战场上面,这就是妥妥的大杀器。 终于验证结束了,接下来就能装配全军了。” “一时半会儿很难装配全军,这造价可不便宜,就连用的子弹都和步枪都不一样。”高顺走了过来。 公孙瓒郁闷的说道,“这玩意儿骑兵根本用不了,只适合步兵和现在海军。” 戏忠拍了拍公孙瓒的肩膀,“伯圭部长,军事研究院还有一个突击步枪(按照AK47思路设计的),轻便可以连发,最多两到三年时间就有望装备。” “志才部长,您没有骗我?” “当然没有,不过,我估摸着今后华夏骑兵会逐渐转型。” 公孙瓒说道,“大统领此前就谈过,马匹迟早会被淘汰,只不过短时间还做不到。” 贾诩说道,“机枪如何装备全军?按照什么比例装备?” “联合参谋部的想法是,一个连按照六挺机枪装备,也就是一个机炮排。 只不过,眼下还做不到,只能一步一步来。 预计未来五到八年能装备全军。”郭嘉回答道。 “奉孝,你这胃口太大,你知道这样一来,需要生产多少机枪?整个华夏步兵超过3000个连。 按照你们设想,只是装备各军都需要1.8万挺机枪,还不说独立部队了。”沮授立即提出自己想法。 郭嘉说道,“军队换装是改革的一部分,华夏军队不增加兵源还要保护好如此大面积领土。 装备必须跟上,如果装备无法跟上…。” 郭嘉两手一摊。 “此前天策院会议时就有人提出,将炮兵部队独立出一个军种,目的是为了今后好集中使用。 如果几百门大炮同时开火,组成的火力网足够撕碎一切防御工事。”高顺说道。 “公与部长,一挺机枪报价多少?”贾诩问道。 沮授想了想,“三家兵器公司报价差价不算大,最便宜的报价1.3万华元一挺机器。 最贵的接近1.4万华元。” “他们是真够狠的,这价格也太高了。”贾诩吐槽道。 戏忠赞同的点了点头,“眼下最好办法是先冷他们一段时间,就说天策院提案通不过?” “这些东西太让人眼馋了,实在有些受不了。”高览看着眼前的机枪,眼睛都快直了。 “只是机枪价格就算了,最大消耗是子弹上面,这么多机枪,每天训练的子弹都是天量。”贾诩说道。 郭嘉眉头一皱,说道,“我们就以价格太高为由先拒绝采购。 等着他们想法来降价,他们这么多人需要生活,一定会主动降价的。” “难说…,不过,眼下主动权在我们手里。” “那先这样。” 第二天,荀攸就来到刘恢办公室。 “大统领,天策院开会,他们认为眼下不打算采购机枪?” 刘恢握着手的笔一抖,这根本不像这一群人的做法。 “公达,你的意见呢?”刘恢示意荀攸坐下来。 荀攸笑着说道,“此事应该是他们为了压价。” 刘恢赞同的说道,“公达看得通透,你的想法呢?” 荀攸想了想,“大统领,我支持压价,去年,三家国营兵器公司盈利超过20亿华元。” “他们的确盈利多,但是主要是兵器外贸订单。 我看过他们财务报表,军方采购部分,三家总的盈利不足2亿华元。”刘恢接过荀攸递过来的烟。 “国防部因为拿下大量订单,使得兵器公司返给天策院的军费去年就达到4亿多华元。”在华夏,刘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