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5章 静观其变 (第1/2页)

一群老顽童在一起,总是少不了欢声笑语。 华夏报纸开始报道华夏准备划分外事等级以后,很多国家开始坐不住了。 渤海国,这几年,这里十分安定,百姓谈不上富裕,但是吃饱没有问题,加上华夏在这里建了一个服装厂,让人口不到三万的渤海国过得还比较滋润。 士孙瑞主管渤海国政务,一个两万多不到三万人口的国家,在大汉朝廷也就是一个中等县的人口,这对于士孙瑞来说,并没有什么压力。 “左仆射,你看看,这是华夏最新的报纸。”刘辩这几年深彻理解了一句话:大树底下好乘凉。 正是因为依靠华夏这颗大树,渤海国军队都没有养,只是养了一些衙役维持治安,这让渤海国开支大大减小。 士孙瑞看完以后,缓缓说道,“大王,看来华夏政府明白了,天下大同目前根本行不通。” 刘辩点了点头,这些年,他对士孙瑞的信任超过了所有的人。 “你说我们接下来该当如何?”刘辩明白,华夏走的是公天下道路,现在仗着刘恢,其他人默认了两国关系,一旦等级分类落地,渤海国未来就会产生很多变数。 士孙瑞想了想,“大王,目前来看,我们渤海国不必过度担心。 我们可以先看看其他王权国家改革结果再定。” 士孙瑞现在也明白了,自己家族在渤海国可以说一家独大,但是,自己做不到权臣,整个渤海国土地都在王室,自己国家没有军队,只有华夏驻扎了一个连。 在华夏建议下,渤海国建了一所学校,学校校长也是刘辩,这样的一个小国,掌控依然在王室,自己怎么可能颠覆对方? “你的意思是,如果顺利的话,我们也可以顺应潮流?”刘辩问道。 “大王,华夏也有皇帝,并不影响他地位。”士孙瑞是在告诉刘辩,要名比丢了命好得多。 “本王会好好考虑这个问题。” 士孙瑞点了点头,他依然记得,来渤海之前,刘恢曾经敲打过自己,华夏发展越来越快,让他根本生不出半点异心出来。 “大王,今天怎么心情不好?”刘辩刚回到后宫,唐姬看到心事重重的刘辩,关心的问道。 “王妃,事情是这样的,华夏…。”刘辩把发生的事情介绍了一遍。 “大王,臣妾有句话不知该不该说?” “你说。”唐姬这些年就像刘辩贤内助一样,从内心深处,刘辩信任她。 “大王,大哥足智多谋,眼光长远,何不借着出访华夏之机,问问大哥的意见?”唐姬坐下来,拉着刘辩的手说道。 “爱妃这个建议不错,接下来两年安排去华夏的行程,到时,你和我一起去。” “我也可以去吗?”唐姬问道。 “当然可以,华夏民间开放,男子能做的事情,女子也可以做。” 唐姬微笑着点了点头。 魏国王宫之中,曹操看完报纸,脸上并无明显变化。 “子修,你怎么看?”在曹操眼里,自己虽然儿子无数,并且聪明的不在少数,但是,继承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曹昂。 “父王,这是华夏在告诉所有的国家,跟着华夏有肉吃,敌视华夏会灭国。”曹昂在华夏待过几年,这点他自然能看得清楚。 “你这老师让人敬畏交加。 华夏这样做的话,未来就会形成几大阵营,我们恐怕容易被孤立。”曹操有些担心,自己和儿子就算能应对华夏,那么孙子呢? 曹操看得十分清楚,华夏根本不用一代一代都出英明的大统领,他们只需要遵守法治,华夏自然会越来越强。 而王权不一样,是将一个国家寄托在一个人是否英明之上,这就有点空中楼阁的意思。 “父王,此事我们还得早点谋划才行。”曹昂内心深处比曹操更加忧虑。 最早,曹昂是有革新的决心,后来尝试到权力带来的便利,尤其是一句话可以定人生死,这让他开始忘记了自己最初的决心。 尤其是这几年,魏国上下开始形成巨大利益链时,这让他更是无从下手,改会迎来巨大反弹,不改,华夏会留给自己这些国家多少生存空间? “有想法了?”曹操依然一脸平静。 “儿臣认为,有人比我们急,眼下还是静观其变为好。” 曹操点了点头,“你祖父来信,建议我们和华夏军事合作,用以提升魏国和华夏外交等级?” “儿臣也想过这个问题,不过,我们还是先观察事情走向。” 此时的仲国王宫,袁术一脸阴鸷。 “这个宫女生的,他以为真的拿捏住我们了?” 看完报纸,袁术近乎咆哮。 在袁术看来,华夏政府这个提议是赤裸裸的威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这对于高傲的袁术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大王,慎言!”阎像立即提醒道。 “笑话,本王在自己王宫还不能骂刘恢几句?”袁术明显怒气未消。 袁胤出列,对着袁术躬身行礼,“大王,华夏政府此举还有试探我们之心,此时一定要沉得住气。” 袁术看着众人,说道,“你们倒是沉得住气,华夏这些年发展这么快,如果再不反抗,迟早灭国。 我们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