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1章 曹昂大变 (第1/2页)

“实在没想到,大统领真的来了辽东?”第二天早上,不少辽东百姓打开报纸以后,看到的居然是刘恢来了。 “我真想去看看他。”旁边的男子接过话说道。 “如果大家都去,整个城市都乱了。 算了,得知大统领的消息,我心里也就踏实了。” “昨天他说了,华夏坚持法治永远不会变。” “这一点让不少人放心了,很多人担心换一个人走回头路。” “想走回头路并不容易,不说别的,修宪需要华夏六成以上的郡通过,就这一条,独裁者就没得机会,我不相信六成的百姓眼睛都有问题?何况还有无数报纸……”。 有了电报以后,消息传递再也不像以前那么闭塞了。 曹操拿着报纸,对着身旁的曹昂说道,“刘恢如此受人敬重,难道我们的路真的错了?” “父王,对错得看站在什么立场?如果站在我们自己立场,我们并没有错,如果站在普通庶民百姓立场,那么我们错得离谱!”曹昂劝慰着曹操,他自己也不想放下权力。 “子修,那样一来,不是说百姓就会抛弃我们吗?”曹操最近愈发担心。 “眼下最好办法就是将百姓彻底封闭起来,不允许他们了解和接触国外的世界,他们就不能判断。” “仅仅这样就够了?”曹操并未因为曹昂的话紧蹙的眉头有所松开,反而越皱眉头越紧。 曹操点燃手里的烟,“父王,还有一点就是绑架百姓。” “如何绑架?” “我们要将王室和国家挂钩,同时,将国家和百姓挂钩, 也就是说,损害王室利益就是损害百姓利益。 我们要从小宣传教育百姓,让他们彻底认可这一点。 像逻辑学这种书籍,我们是不能允许他进入的。” 曹操听完陷入了思考,这些年,他心思特别复杂,尤其是看到华夏不断的变化,他实在有些不知所措,因为华夏的发展,严重影响到了他的家族传承。 “这样行吗?”曹操感觉可行,但是他清楚,想要达到效果,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 “父王,我们没有钱像华夏一样到处修建学校。 但是我们可以鼓励各大家族修建学校。 王室只要将书籍编撰审核的权力抓到手里就行。” 曹操明白了曹昂的意思,这些家族想要发展壮大,办学对于他们是一条好的路子,因为这样会让他们有无数门生,而王室负责书籍审核编撰,也就能牢牢抓住天下百姓。 “这个方法可行,让利一部分,大家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还能得到民声,同时,还能把王室和百姓利益绑在一起。” 这种做法典型是和百姓患难共担,富贵我独享。 “父王,和华夏边境的墙还得继续修建,有了百姓,才能让我们家族进一步壮大。” 曹昂的意思很简单,曹家想要养更多吃白饭的人,就必须要有更多的牛马服务于曹家。 “嗯!书里还要重点强调传宗接代的重要性,让百姓多生孩子,我们的后代才能更加轻松一些。” 二人这种赤裸裸的对话,通常是会避开群臣的。 就像《商君书》在封建社会是禁书一样,禁书是针对民间的,而皇室之人,禁书是必读之物。 这个世间,禁止的东西往往是最真实的,最能让大家明白的东西。 而鼓励的事情,往往需要的是普通人去填坑。 赵国在经历一阵风波以后,逐渐平息了下来。 袁熙接任了赵国大王之位。 在人事方面,他基本没有进行大的调整。 许攸担任左仆射,统领吏部、户部和礼部,辛毗担任右仆射,统领兵部、工部和刑部。 唯一大调整是,他解除了高干都督的职务,让他担任了兵部尚书,鞠义接过了高干都督的职务。 “今天议事就一条:赵国接下来何去何从?”袁熙犀利的眼神扫视了一圈。 不少人对上袁熙犀利的眼神,默默低下了头。 “大王,赵国虽然在竞争联合国亚洲理事席位上处于不利位置,不过,臣以为,我们还应该尽量争取才行。”郭图出列躬身说道。 “此事的确应该争取,其实我们都明白,虽然华夏不参与竞争,但是,华夏的意见应该是最为重要的,不少国家恐怕都会看华夏脸色投票。” 袁熙的一番话,让不少人心里竖起了大拇指,就这番见识,远超袁谭和袁尚。 “大王所言甚是,只不过,华夏目前态度尚不明朗!”许攸曾经让赵国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问过华夏外事部,而华夏外事部以尚未考虑为由拒绝了回答。 辛毗说道,“华夏最重自身利益,目前,最有希望的三个国家分别是:魏国、赵国和仲国。 对于华夏而言,我们谁担任都差不多,政治制度我们三国是一样的,那么,谁能给华夏带来更多的利益,华夏自然就会支持谁。” “大王,右仆射所言或可一试。” “逢侍中也支持?”袁熙问道。 “臣历来是对事不对人,这一点满朝皆知。” 听到逢纪的话,大家的眼神里都露出鄙视之色,这也太不要脸了。 逢纪根本就不理会大家的眼神,接着说道,“大王,我们可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