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章 三方战争 (第1/2页)

好书推荐: 本命三国

对于臣民来说,一旦有了畏惧,不要说造反,恐怕连敏感的字都不敢提,这就是王权所需要的,他们需要的是官民畏惧自己。 这也是袁熙最想看到的,他不想看到有人敢盯着自己,在他看来,这是大不敬,他需要的是一群绵羊,而不是狼,在华夏,他讨厌一个庶民和他平等说话。 “子修,别说,这袁熙还是一个人才,居然想到用东厂充当自己耳目监察天下?”曹操也没想到,袁绍还有这么聪明的儿子。 “父王,这是华夏书里反面教材内容。”曹昂在华夏待过几年,他怎么会不知道? “反面教材?”曹操不解。 “在华夏的观点看来,集权是人类的倒退,只有分权、制衡、监督才是未来。 赵国设立东厂,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臣民畏惧王权,利用其来巩固江山。 而这在华夏看来,臣民连话都不敢说,国家必然倒退。 因此,才成了华夏反面教材,也是提醒华夏后来人。” 曹昂的话曹操没有反对,因为曹昂没有说错。 自古以来,皇(王)权和民生之间想彻底平衡实在太难,因为所有统治者都知道,百姓聪明必然不利于自己统治,更不要说让百姓随便说话了,真的到了那一步,恐怕很快就有人揭竿而起推翻自己了。 “你以为魏国应当如何应对?” 曹昂想了想,“父王,儿臣曾经听老师说过,有人曾经设想成立锦衣卫来监察天下。” “锦衣卫?锈衣使者我倒是听说过。” “锈衣使者出自汉武帝时期,是用来监察天下官员的官职。” 曹昂继续说道,“父王,曾祖虽然曾经是大汉宦官,然而,我魏国朝中大部分人对宦官没有好感,我们没必要设置东厂,可以用锦衣卫来监察天下。” “你不担心锦衣卫做大不受控制?”曹操这种人一眼就能看到利弊,利的确好,只不过,弊端也存在。 “儿臣认为,将魏国领土划分成片,设立多个锦衣卫使,他们只对王权负责。” 曹操点了点头,“这个方法不错,可以一试。” 自从赵国东厂设立以后,不少王权国家开始纷纷效仿。 由于联合国不允许宫刑的存在,不少王权国家都以内侍的名义成立东厂或者锦衣卫。 “哎!权力诱发的私欲还在进一步膨胀。”此时的刘恢已经到了辅郡。 四月的辅郡已经冰雪融化,这里的城镇规模小,人烟稀少。 “大统领,我越来越明白,没有限制的权力带来的影响太大了。”刘和接过话说道。 刘恢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这些国家的存在对于华夏并非坏事,他们就像一面镜子提醒着华夏,这条路的百姓是多么苦不堪言? “辅郡现在有多少人?”刘恢知道,自己重心是华夏,外面的事情有时当热闹来看。 “十七万人,超过十三万人从事黄金方面的工作。” 刘恢说道,“一路走来,百姓们生活水平看上去和辽东差不了很多,这是为何?” “那是因为黄金带来的巨大收益。 据我们了解,辅郡从事黄金行业的人,平均每人年收入超过2.2万华元。” 辅郡很多河流都有黄金,黄金个人开采非常简单,只需要到相关部门登记就行,这里黄金基本都是沙金,在河里来进行淘洗而获得的。 百姓开采的黄金进行申报,60%属于地方和国家税收,40%归于自己。 如果不按照实际申报,会处以最高五百倍罚款,还会面临税务部门起诉的刑事追责。 华夏税务部门权力极大,有人开玩笑说,偷税是华夏最不敢做的事情之一。 “当地黄金还能开采多少年?”刘恢问道。 其实,这些年,华夏各种数据都能查到,移民过来的百姓不多,虽然收入会高一些,但是,大部分人依然不愿意背井离乡,何况,这里冬天太长太寒冷。 “以目前人口和河流分布来看,二十年当无问题。” “二十年后呢?因此,这里还是要布局产业。 辅郡以西还有无数国家,这里将来地理位置还是可以的”。 …… 巴勒斯坦三方的神经在绷了快两年以后,终于还是在华夏十四年(201年)四月二十八爆发了战争。 战争爆发第一时间,华夏南方战略区派遣一个师在双方边境驻扎。 与此同时,在猎人城的各国代表聚集在了一起,召开紧急会议。 周开说道,“巴勒斯坦三方战事重启,也表示联合国调停失利。 今天召集大家前来,就是看如何应对此事?” 巴勒斯坦王室代表说道,“理事长,各国代表,此次事件是巴勒斯坦内部政治主张不一致造成的,我代表巴勒斯坦国家郑重表示,我们欢迎联合国和各国参与战事调停,但是,我们反对武力干预,因为这是巴勒斯坦内政”。 “这恐怕不是内政问题,我们三个不同种族在一起,当初也是抱团取暖,政治主张从未达成一致。 这是三方发生冲突的根本。 这次,王室更是不顾联合国调停,率先出兵攻打我们。 在此,我代表阿拉伯人,要求联合国出兵干预此次战争。” “不错,王室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