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当我预言末世失败后(11) (第1/2页)

因为成绩亮眼,加上上面有人,苏瑾歌的调令很顺利的发下来了。

当平安县的人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每个人心里都不痛快。

真理教的教众因为苏瑾歌的政绩,很是享受周围人羡慕的眼光,巴不得苏瑾歌不走。不信教的人从自身利益考虑,心说苏县长在这干的好好的怎么就走了呢?平安县才刚发展起来,下一任县长也不知道水平怎样,苏县长为什么不能留下来。

当她离开平安县的那一天,万人送行。真理教的自不必说,平安县有感念她政策的也自发送行,还有一些看热闹的人。平安县有了影视基地,人流量巨大,所以把她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起来,打眼一看真是声势浩大浩浩荡荡。

媒体知道今天日子特殊,早早就起来抢好了位置。准备拍一下县长含泪送别百姓这样的新闻,没想到会有这样大的惊喜,苏县长在平安县真的很受爱戴啊,里层的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太们哭倒一片,加上悲情的音乐,路人也忍不住红了眼角。

苏瑾歌发表一番讲话,总算止住了真理教教众的泪,太阳已经西斜,时间不能再拖了。苏瑾歌没有拿百姓送的特产和礼物,大步坐上车走了。

背后挥手送别的人群久久不散,在东山国有一个官员有这样的名望是很罕见的,所以这个新闻登上了东山国的国家日报。也让全国人了解了苏瑾歌的能力。

安和县和平安县相距不远。三年前,安和县比平安县有经济优势,有全国闻名的瓷器,古代县衙以及特产名酒。平安县除了真理教大本营什么都没有。

苏瑾歌在平安县当了三年县长,情况已经调转过来了。安和县发展平平,平安县却成了国家首屈一指的富裕县。

安和县人民以前很有优越感,因为安和县有资源优势,旅游景点在整个省都是出名的。但平安县默默无闻,唯一能被外界所知的还是一桩影响恶劣的刑事案件。

谁知道平安县能在邪教教主的治理下翻身,他们对新来县长的态度十分复杂,又期盼又抗拒。

当苏瑾歌的脸挂在日报上的时候,安和县人民迅速改变了对苏瑾歌的看法。

这么优雅大气的县长,能凭借女子身份把平安县治理的蒸蒸日上,肯定不缺智慧手段。只要她有心,肯定会让安和县也一样发展起来。没看到国家日报都对她大肆赞扬了吗?

安和县的期望没错,苏瑾歌做事确实雷厉风行。真理教的势力范围巨大,她刚找到住的地方,就有几个老头老太太拜见她,一问,他们的孩子就在政府工作。

苏瑾歌心里不知是喜是悲,有关系好开展工作,不过真理教腐蚀人的速度怎么这么快呢?

了解了安和县的情况后,苏瑾歌对安和县的产业结构做出了调整。安和县有古代名窑,但生产出来的瓷器销路不广,有古代名酒,不过掺假太多,好酒不可多得,当地人想喝正宗的酒也不容易。

酒业更大的危机是从古至今用来制酒的白泉河被污染了,酒厂用的水是自来水,味道和三四十年前的逊色不少,懂行的老客户逐渐不再光顾。酒厂的负责人砸了大钱把安和县的酒放上了安和县的旅游宣传片里,但收效甚微。

现在的酒层出不穷,酒厂在日益壮大的网红名酒之中独木难支,举步维艰,现在酒厂虽然还能维持员工生计,但和以前繁荣时期比营业额不足十分之一。

让安和县人民骄傲的酒厂已经半死不活,只剩下安省的市场,不复往日荣光了。

再说一说安和县的古代县衙,县衙处于老城区。随着县城的重新规划,老城区也衰落下来,入目皆是破旧的店铺,两三层高的旧楼,以及黑压压的电线杆。

古朴人文气息荡然无存,除了小吃和小摊贩,老城区看起来还不如某些村子的集市繁荣。经济衰落环境也不好,老城区距离公路不远,房子上总有一层又一层的灰尘,每天早上洒水车经过后尘土依然满天。

安和县县衙成了只有安和县以及周边几个县群众知道的地方。

总得来说,安和县能供发展的基础不行条件不好,难度大,不过总比平安县容易一些,至少安和县有特产。

要想让安和县发展起来,就要让它的三个特产重新恢复活力。

首先是瓷器,安和县的瓷窑有数千年的历史,产品以高端瓷器为主,瓷窑后院有一个大广场,被打碎的瓷器堆了一米多厚。

也可以看出瓷窑多年坚持精益求精,一炉瓷器合格的成品和废品相比不过二十分之一。

苏瑾歌找瓷窑负责人谈了话,瓷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