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江南自古多名士,这话一点不假,各朝大员都不乏江南人士,入朝为官,有人可如鱼得水,扶摇直上,也有人却太过刚直,看不惯朝中jiān佞横行,终惹来陷害,误了xìng命。其实这jiān佞哪朝没有?就算是三皇五帝身旁也难免有小人谗言,贤君不知吗?忠jiān互制,防一枝独大,古之至理。贤君尚此,何况平庸之君。有聪明看破官场,辞官而去者却也不少。

南北朝时期,陈后主陈叔宝登基,整rì饮酒作乐,不思朝政,找了一批文人墨客做一些浓词艳曲,最有名的便是那“玉树**花,花开不复久”。当时朝野混乱,国力rì下。有许多忠正大臣进言,却都不被采纳,甚至应此招来小人记恨,刘良就是其中之一。刘良在世祖文皇帝陈伞�币炎隽私�纱蟪迹�匠潞笾魇币咽撬某��狭耍�畹们凹肝换实凵褪叮�幌氲搅顺率灞Φ腔��捶⑾终馕换实勖挥屑坛幸坏阆缺驳南偷拢�炊�膟ín无度,昏君无疑,多次劝谏无果,老刘良终于心灰意冷,辞官而去。为躲避小人陷害,隐居到杭州西南一个小村中,正巧村中人多姓刘,叫做刘家村。自此村中人知道有一位刘员外,却不知其来历。

刘良膝下无子,育有一女早已远嫁,随他而来的除了老伴,就只有一个小书童了。说起这小书童,名叫徐元,那可是个机灵人物,年有十四五岁,跟在刘良身旁也已多年,每rì侍刘良读书作画,耳闻目染,居然也学有所成,才思敏捷,出口成章,讲文辩史很是了得。刘良看着喜欢,待若亲子。只有一点,此子不喜言语,平时说话很少,不知情的甚至还觉得他有些木讷,但刘良明白,这徐元属内秀,所谓大智若愚。

刘良自从隐居到刘家村,便绝少与外界往来,除了和附近几位隐士出去登山游水,吟诗作对外,就是在家中教徐元读书。

在这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怪事,狐狸不在深山待着,反而倾巢出动,虽然这些狐狸多走些偏僻之处,但难免被山民樵夫所见,顿时风闻四起,各地都有相似消息,仿佛天下狐狸全出动了,都向江南涌去,搞得人心晃晃,就这样持续了十几rì,却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而狐狸们也渐渐隐没,直到再也没有人见到它们的踪迹。狐狸之事虽然诡异,但也渐渐被人淡忘。

这一rì,刘良在家待的烦闷,差人去唤徐元,不多时,屋外脚步声传来,帘门一挑,进来一少年,身穿淡灰长衫,面容清秀,举手投注间一股书卷气,眼不算大,但却神采四溢,沉稳中又有一丝玩世不恭。便是徐元了。徐元进了屋来,向刘良施了一礼,道:“老爷,您找我啊?”

刘良点点头,道:“嗯,元儿,今天的文章可做完了?”

徐元答道:“已经写完了,您过目。”说着递上几张纸稿。

刘良细细阅过,不住点头,看来颇为满意,看罢,把文稿放于一边:“不错,看来我这十多年没有白教啊,记住读死书的是书呆子,要古史今用才好。”

徐元听了,淡然一笑。看着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他心中一阵温暖,自己自幼父母双亡,无亲无故,早年要不是刘良收留,估计早就饿死了。也正因为自幼孤独,经历人情冷暖,造就了徐元坚韧xìng格,甚至有些冷漠。但对刘良却甚是亲近,多年来,二人如师徒如父子,早已不是主仆。

刘良又道:“元儿,近rì闲的无事,你去找吴光先生等人,约个时rì,咱们去游玩小酢,散散心吧。”

徐元应了一声,出了书房。这也算刘良到此后的一大乐趣了,附近村庄也有几位隐士,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谈古论今,写诗作赋,徐元身在其中可谓受益匪浅。

到了后院,徐元牵了一匹黑驴出来,与院中家人打了个招呼,出了宅子。

刘家村并不很大,一共几十户人家,二三百人,多以耕种为生,xìng情甚是淳朴。刘良在此多施钱财,被称善人,徐元从小在刘良身边长大,自然也是仁义好施,村人看到徐元,都很是亲近。

吴光先生住在距刘家村十几里的东百村,徐元看着时间稍早,也不着急,骑着黑驴,慢慢溜达着。

两村之间有一条小沟,沟内一条小河,直通千岛湖域,不觉间徐元已行到沟边,正要驱驴下坡,却听到沟中阵阵异响,定睛一看,吓的徐元赶忙拉住黑驴。此刻小沟内的河上,站着一头头巨大的黑狐,毛发黑亮,眼光血红,周身黑气萦绕,足有上百头,就那么站在了河面之上,也不落入水中。一头公牛般大小的貌似头领,被众黑狐围在中间,低声呼啸着,像是对手下讲着什么。

徐元吓得亡魂皆冒,本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