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 (第2/4页)

;大道无心,化生万物。道者,自然也。道家者流,窥造化之理,探宇宙之机,吞吐日月,变化虹霓,神机既发,万变定基。”

心中一动,这段话的寓意似乎是说修道之基础总纲。

“大道无情,长养万物”意思,是指万法万物皆由大道而生,滋养润泽,生生不息,万物皆虚,无中生有,所谓“化生万物”就是这个意思。

“道者,自然也”是说修道顺其自然,不可急躁冒进,否则事倍功半,甚至不得其门而入。

想到这里,脑海中灵光闪烁,若有所悟,直到最后一句“神机既发,万变定基”,含意更是明白。修道者如果悟得真机,自然会打下扎实基础,不论修炼什么道法都是轻车熟路,一日千里。

总而言之,这段话的含义就是修道者必须以自然为本,循序渐进,打好道基,自然会触发神机,领悟精微之境。

他脑海中又想起白鹿上院驼老之语:“……寒夜观星,登高临顶,彻悟天地万物;静思冥想,搜狐探幽,神弛八极万仞……静心养气,修炼道基……”

细细揣摩当时驼老话语玄机,似乎有有所领悟。

当年求功心切,为了早日进入仙瑶门而一味死读书,若不是驼老提醒,险些错过道基良机。

突然间想到,自从寒冰洞一事之后,东奔西跑,耗神耗力,虽说也有不少收获,但是却遗忘了最重要的事情:精心养气,修炼道基!

灵丹仙草虽然吃了不少,修为大增,可是于变化之道却是几近停滞不前,无法随心所欲的运用自如;每每遇到危难之际,都是堪堪躲过,凶险万分,若不是运气好些,恐怕早就去见西天如来了。

这就好比是空有一身宝贝,却不懂使用之法,白白浪费,而现在,这个使用之法便是道基,道基不深,领悟不够,又如何使用得法?

细细想来,自己这几年修为之所以进展神速,实和修习《太虚真经》大有关系。

最近一两年以来,已经修炼到小乘境,以为《太虚真经》无甚大用,日渐少习,不想进境却突然减慢,停滞在小乘境第二层难以突破,任自己服用各种灵丹仙草也见效甚微,分明是因为道基不扎实而导致增长日缓。

再者,紫竹棍中蕴含一股神秘灵力,难为己用,虽说在危急关头,曾自动涌出,力挽狂澜,救过自己几次性命,可是事后不论怎么催动,那股神秘的灵力却不再出现,看来还是不得方法。

道之一途,重在领悟潜修,这才是根本。而自己先前只知道借助外力,以强对强,分明是剑走偏锋,这就是总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根源所在!如此下去,和旁门左道有什么区别?

段逸鸣心中大凛,顿时冷汗流淌而出,衣裳尽湿,杂念尽收,盘膝入定,潜思默想,将《太虚真经》和《太乙真诀》对比修悟,果然发现前者另走蹊径,于铸基之法有独到之处,两者互相镶合,相得益彰。

《太虚真经》重在铸基,《太乙真诀》胜在修炼。他每日除了潜心领悟,便是依照赤足疯癫道人之图练功,丹田中潜伏的真气、灵力顺着道人身上那根古怪的红线蜿蜒而行,行走经脉,周天循环,直至灵台忘却,进入飘渺无踪之境界。

只是每日练功之际,真气灵力依照红线流转的现象甚是怪诞。

红线时而穿行任脉之中,时而又钻入督脉之内,在各分支络脉之间游走穿梭,曲折蛇行、忽深忽浅,离奇古怪,大悖师门所授运气之法。

由于真气灵力充沛至极,开始时段逸鸣小心翼翼,不敢过快,唯恐出什么差错,经过数次试探,并未发现任何不适,反倒是觉得体内真气充沛激荡,有如九冥汪洋巨泽,浩荡无边,浑身舒泰温热,精神百倍,心下惊喜万分。

苦思冥想之后,他终于明白,原来道人身上神秘红线并非什么奇脉,竟然是一条最为合理便捷之途。

人体内有所谓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其中十二经脉分为阴阳两经,阴经行于内、阳经行于外。

十二经脉各有走向,互为交接,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有一条络脉,从络穴中分出,为相互表里的经脉,络脉主要起着联系表里两经的作用。

但是各条络脉之间,却是为人体生理特性而生,各有专责,重复绕远,而且一脉即强,其它络脉必有弱者,强弱不均,于练功却不尽方便。

《太虚真经》中赤足道人身上所描红线,别具一格、大逆常理,用最短路线将各络脉连接一起,跳跃穿行,深入浅出,配合时辰而行,各处络脉竟是都出强盛之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