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师父,快讲药王的故事呀。”吉祥心里还在惦记着。

“好,好,好。孙思邈是唐朝的医学家,人称药王,当时住在现今的陕西耀县。一天,他在山里寻药时觉得很渴,便到溪水边喝水。遇见一个牧童正在追打一条小青蛇,孙思邈看小青蛇可怜,让牧童放生,可牧童不答应,于是孙思邈说只要放了青蛇,他身上带的东西要哪样都行。牧童要衣服,孙思邈毫不犹豫脱下给他,接着,赶紧把小青蛇的伤疗好后,才放心离去。过了几日,孙思邈又到山里采药,看见一个少年牵匹白马朝他走来,后面紧跟着许多人,他们见到孙思邈都上前施礼,然后,把他让到马上来到一处华丽庄院,少年扶孙思邈下马,一位妇人上前叩谢道:“前日小儿郊游,被歹人伤害,幸遇恩人相救,感激不尽,今略备酒席,以酬救命之恩。”孙思邈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少年竟是前日搭救的那条小青蛇,这位妇人是青蛇之母。席间,青蛇之母为表谢意,取出一部皇宫收藏的传世秘典,对孙思邈说:“这部秘典里记录了很多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在我这里已封存了很久,一直无合适人选传承,今遇恩人,乃上天之意,可放心交予。”孙思邈像得到了宝贝一样,刻苦钻研,从此医术更为神通。”

吉祥听得有些入迷,思想完全沉浸在故事里,“那条小青蛇也是神仙吗?”

“民间有一种说法,刺猬、狐狸、蛇三种动物很有灵性,身上有神仙的仙气。”

“是真的吗?”

“就拿蛇来说,曾经有个人故意伤害了一条蛇,这条蛇家族的其它成员根据那个人留下的气味,途径很远的路程,还是找到了他,为死去的家族成员报了仇。”

“哇噻!真厉害呀!”吉祥听了大开眼界。

“呵呵!有意思吧,故事还多着呢,等爬到那些地方,一个一个给你讲。”师徒二人绕出了十八盘,这一路,杨传箫的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听得小吉祥几乎忘记了累,觉得没怎么走就绕出来了。

迎面又是一个洞,杨传箫让他念上面的字,吉祥脱口而出:“‘毛女洞’,”

杨传箫点点头进一步解释:“这里曾经住过一个全身长毛的仙女。秦朝时,一个叫玉姜的宫女为躲避陪葬之灾,在别人帮助下逃到华山,陪葬就是她的主人死后,她也要被处死和主人一起埋葬。在华山,她吃松子,喝山泉水,时间久了,身上长了很多毛。后来。变成神仙飞走了。”

杨传箫把吉祥叫到登山路的西侧,让他把耳朵贴近一块中间凹进,两侧旁突的大石头上听里面的声音,吉祥仔细听有流水声,杨传箫看着石头上的三个大字,笑道:“‘响水石’,‘响水石’,自然是山谷中水流的回音,可谓水飞石鸣。”

来到‘青柯坪’杨传箫告诉吉祥,此处四周生长的树为青柯树,由此而生的青柯坪。在‘西道院’和‘东道院’,师徒参观了道教送子神三霄娘娘以及上古神九天玄女。经过青柯坪,只见路旁一大石壁上篆刻“回心石”三个大字。杨传箫擦了擦汗,挑逗说:“吉祥,下面的路可险了,到这里才算真正开始上山。第一道坎儿‘千尺幢’,乃太华咽喉,有370多个台阶,特别陡,再往下‘百尺峡’,‘老君梨沟’,都不好过,看见石壁上‘回心石’几个字没有?意思说你要是害怕了,现在回心转意下山还来得及,等一会儿上到危险的地方,再想下来可就费劲了。”

小吉祥早已汗流浃背,可面对师父的质问,很坚定地答道:“我不下山。”

杨传箫听了高兴地说:“好,那就抓紧时间休息,待会儿可别腿软。”

‘千尺幢’凿石为梯,只能容纳一人单排上下,往上看,如一线天,往下看,如深井。过了千尺幢,紧接着是‘百尺峡’,峡长46米,石阶91级,这里石壁峭立,通道异常狭窄。吉祥有些抬不起脚,杨传箫在前面领路。出峡后,就是‘老君梨沟’,上到将近一半时,吉祥问师父老君梨沟这条路是不是道祖老子修的,杨传箫答道:“可不光是道祖一个人的功劳呦,是他驾上一头青牛梨出的这条路。”走完所有500多个石阶,先是登上了五峰之一,海拔1614多米的北峰。

登上北峰已是黄昏,峰头由几组巨石拼接,浑然天成。杨传箫指着北边的一座山说:“你看,那便是‘公主峰’。据说,汉武帝的女儿南阳公主厌倦了宫廷生活,想和一个叫王咸的人到华山修道,王咸不从,公主便一人来到华山此处。不久,王咸在朝中受够了明争暗斗,来华山寻找公主,可是只找到了公主的一只绣花鞋,俯身去拾,鞋却化成了这座大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