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部分 (第1/4页)

哪怕纯利只有一斤一文钱。这一个月也能有二千四百两银子的收入,可是纯赚的。算是店里最大的单了。比做那些买几斤一次的散户舒服。

有间粮铺每月只备三万担,倒不是收不上粮。而是因为敬县还有好几家米行,可不能超过敬县的购买能力。所以店里一月也多不过三万担。

如今既是要接下这单生意,往附近市县收粮是肯定要的了。且再多半个月新粮就能打下来了,这回倒是能再往远了去收一些粮。越往北,粮价越低。成本低了,利润自然就可观了。且如今年景好。种粮户也不会把粮太多地屯在家里,单子完全能吞下来。

傅紫萱看大伙很是兴奋,都愿意接下这个单子,且据郭槐等人说了没有任何问题,傅紫萱便也点头这么订了下来。

她当然是想帮李睿,李睿极少向她开口,这回既已开口自己就一定要帮着他把事儿办妥。只是还要与他商议一下运送的事。

大伙商议妥后,次日,郭槐就安排了傅紫松带了几个人马不停蹄地到各处收粮去了。

如今新粮还没打下来,要是每月都要吃下这么大的单子,必是要提前与农户签订收粮协议的。不然被人截足先登就不美了,也是店里的一大损失。

傅紫萱在与大伙商议妥之后,又连夜传了书信给李睿,应了这事,又问了李睿关于运送的事。

过了两日,就收到李睿的传书,让把粮送到宁州以西一个叫和县的地方。和县过去不远,离渭河不到百里的地方,有重兵驻扎在那里。到时不必把粮送到军营,只需把粮运到和县一个叫大兴粮行的就行,运往军营的事会由大兴粮行安排。钱也由大兴粮行结算。

这倒是便当,也让人找不出丝毫干系来。将来万一被人揪出,也可说是与大兴粮行做的生意,自家粮行并不知底细。

傅紫萱倒是为李睿的周到感到慰贴。

李睿也在信中定了价格。傅紫萱算了一下,扣除收粮的各种成本及各项费用,一斤还能有近两文的利。这样一个月就有近五千两的纯利!果然不管什么时候做军需生意都是极赚钱的营生。

傅紫萱不知道李睿怎么又管起军需来?也许只是因为傅紫萱有家粮铺,想伸手拉一把?也许又是正好信得过?或是单纯地不想肥水流外人田?

傅紫萱笑着摇了摇头,倒也没有过问李睿这里面的事。以后总有机会问的。目前最要紧的就是按他的要求五月中要收到头一批粮。

为了这个,傅紫萱便忙开了。忙着安排人手、忙着找车行打造平板车、忙着把玉园及大小玉庄的牛全拉了出来,能少拉一趟就能少一趟成本呐。

虽然她也很想用马车,可是自家没那么多马不是?要是找马车行雇用,这成本就上去了。

这牛虽慢,但比马能付重,而且马拉了重物,速度也快不到哪去。这从敬县往宁州快马不到一天能至,牛车的话两天,最多三天也就到了,和县离宁州并不远,来回七天也尽够了。

头一回傅紫萱怕出错,也怕路上有什么事,傅忠傅孝已随了傅紫松去购粮了,傅东傅西又跟着裴承祖去购药材了。剩下的傅仁、义、礼、智、信、节六人便都要跟了去,再加上郭槐亲自带了店里的两个伙计,傅紫萱还叫了向阳、雾波、雾澜一块护驾。这人数便也不少了。

时佑也想去的,不过傅紫萱考虑到他腿脚不便,且还要顾着武学班,便罢了。傅紫萱本来想亲自去一趟的,只是郭槐说如今这一条道上安全的很,没什么人做恶的,且走的都是官道,县和县之间又隔得不远,安全上不用担心。

再加上家里事儿也多,傅紫萱也要留下来打点。若不是头一趟,他还要赶着去与人签下协议,怕也不会亲自走一趟的。

傅紫萱听了只好做罢,不过担心这是头一回,也不知深浅,便去镖行要了五个武师陪同。

一行人收拾妥当,在一日清早天还没亮就出了城。出发后,傅紫萱便在家里日夜期盼起来。

傅紫萱心神不宁,如今粮店里掌柜的、管事的都出门去了,只余几个伙计在,傅紫萱便每日到粮店里坐镇。所幸如今店中已是做得熟了,并没有什么大事要处理。几个伙计也都处理得过来。

这期间,原先那位到医馆买过成药的药商又过来下订单了。这次要的量比上一次要大的多,是上一次的好几倍,且品种多。止血的药粉、平常伤风的药丸、治跌打的药油、小儿退热贴、止泻的药丸子,凡店里有的成药都要了一份,每一样都订了两千份,且要求每月月初都要店里提供这样的量,先签一年协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