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 (第2/4页)

老婆就上啊,男的嘛,都挺看重脸面的…………,唐烨只好忍了,忍着焦急在家等着消息。

不过,却没法寄情于工作,索性拉着唐王氏去京郊寺庙走了一遭。

这样过了四五天,唐烨还是按捺不住了,找人去找弘历问信。

“二爷和庄亲王已启程去绍兴了,四爷请你放心。”听着信使的说辞,唐烨更不放心了,都要劳动二爷和庄亲王的大驾了,这事怕小不了。

于是,唐烨便开始蹲在地上数石头子了,双数就自己去,单数就在京里等…

哈哈,双数…

可唐烨却高兴不起来,真去?李真会不会心里不痛快?唉,经营婚姻还真是难啊…

就在这时,北边的马车行带来了李真舅舅的一封信,说他们被赦了,马上就要回原籍了。

他们的原籍就在直隶,原本是汉军旗的人。

唐烨赶紧的给马车行去信,请盛京的掌柜帮着照应一二,还给李真舅舅写了封回信,说李真去江南了,没法去接他们,所以,只能派三牛去盛京马车行等着…

然后,唐烨又去衙门打听,象这种提前释放的,还能不能享受到旗人的福利待遇,结果才知道,如今旗人的待遇都在缩减呢,这种犯过错的人,还想得福利?梦吧!

唐烨有些纳闷,敦庆帝竟然在动旗人的根本,那旗人怎么没闹事呢?

虽然唐烨非常反对旗人啥事不做就享受各种补助,这简直是大大的不公平嘛,但是,如今李真舅舅算得上既得利益者啊,于是,唐烨便改主意了,认为给旗人发福利其实也行…人啊,其实都挺自私的…

唐烨只好又打探李真舅舅一家得安置在哪里,以前他们在保定,可房子什么的全给没收了,如今他们是回哪儿呢?

还好,依旧回保定,住房嘛,族里会管,反正不关旗务的事,唐烨略微松了口气,还真怕这舅舅们在北京住下,亲戚嘛,还是有些距离才好。

然后,唐烨便发现又来问题了,李真娘舅家是有族人的,可怎么没给李真提过啊,那如今到底是派不派人先去给族里打声招呼呢?

于是,唐烨便又给李真写了封信,在报告了这一好消息的同时,也讲了自己的安排,诸如让三牛去盛京接之类的,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那就是保定那边暂时不管,让舅舅们去打交道吧,最后,就是叫李真赶紧回信!到底将渔家女打发了没!

而李真此时正被人拉着去渔船,“我妹妹喝了药了,要是救不回,我就让你给她陪葬!”…

唉,没想到不仅没补更,还在欠更,郁闷

请大家多多海涵(未完待续)

第两百三十四章 事大了

李真这些天一直躲在驿站,埋头苦抄期刊中涉及妇女解放的文章,当然,是有选择性的,全抄的是正方,抄完一篇就托驿站勤杂工送给说书先生讲,自然,该说书先生是早早请好了的,特意在渔家女的渔船停靠岸附近开工,费用不菲啊,让李真那叫一个心疼…

说书先生也是有脑子的,接到头一篇手抄稿就找上李真了,这和大家伙儿打小知道的不大一样啊,不会被朝廷逮吧?见了李真出示的期刊,这才放了心,这银子赚的是没法律风险了。

不过嘛,法律风险虽然没了,但还是面临着道德风险的,因此,看在丰厚的润喉银的份上勉强打这份工的说书先生不光在开讲前,就是在开讲中以及结束语的时候,都会将此观点的出处再三的强调一番,并且还会着重强调,该期刊是庄亲王奉了朝廷旨意办的,以示和自己无关…

不想,刚开讲,就被地痞流氓给砸了。

李真还没来得及犯愁,钦差大人就派了一干兵勇当保护神了,喜得李真屁颠屁颠的跑去给阿克敦磕了好几个头。

如此一来,说书便起到了意向不到的效果。

本来民众都有些崇拜权威,如果是说书先生的一家之言,大家肯定听后都会嗤之以鼻,怎么能胡说八道呢?但一听是诸多从没听过的名头,还是朝廷出的书册上的作者,大家全闭嘴了,皆纷纷琢磨,原来改嫁真不丢人呢…

加之又有兵丁在一旁保护,大家更是笃定,这绝对的是真理,否则朝廷早派人砸场子了。怎么可能在那帮衬呢…民众还是很纯朴的,对朝廷还是盲目信任的,只要不是加赋税。大家都认为朝廷说的绝对的正确…

再加之这言论委实有些骇人听闻了,所以,短短两天时间。城里的人家基本都知道了。

有闺女眼看要做望门寡的几个母亲便和老公闹了起来,使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