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 (第1/4页)

我们的镰刀所伤。土地啊,我们辛辛苦苦侍候了你几个月,请你给我们丰硕的收成吧。

也许这些仪式和话语看起来有些可笑,但在这时的人们心中,参与祭祀就是一件非常庄严而肃穆的事情,尤其这收成还关系到每一个士兵的切身利益,在场之人无不诚心,表情极为虔诚。

而有些人却甚是不悦,比如那位高杰监军。一开始就不看好,可没想到这些士兵当真顺顺当当把庄稼种出来了。他现在只能诅咒,希望老天快下场雨,把这丰收的成果冲得荡然无存。可是天空上明晃晃的日头挂着,秋高气爽,没有半点云彩,这雨能从什么地方来?

高杰不免也动起了心思,若是这件事真的能做成,那他是否要抢先上奏,把这功劳领取?

第211章 为老不尊

前后用了三天半的时间,九原军队第一次播种的粮食全部收割完毕了。但军队里仍是忙得不可开交,得打麦穗啊。

这时候可没有脱麦机,全靠人力。在收割的时候,就有人专门负责把麦铺平,让太阳暴晒,因为这些粮食还关系到士兵们的切身利益,多一株少一株可都马虎不得。

樊泽远亲自去指挥收割工作了,便把这晒禾打麦的工作交给了老成持重的钱文仲。钱文仲不敢怠慢,连接几天都尽职尽责的在打谷场中盯着,生怕出半点岔子。但是随着收割来的莜麦越来越多,想要盯牢不出一点差错就成了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钱灵犀成日到营地来帮忙,见状就给干爹出了个主意。

当初分地的时候,虽然是划到每个人的头上,但凭借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独自种好一块地的,是以这些士兵基本都以什为单位组成进行生产。军里十人为一什,那就让这什里公推出一个人来,看管自己这一什的粮食。

要翻要晒的时候,会让其他已经完成的士兵前来协助。这样一来,既让士兵们安了心,也避免将责任落到钱文仲一人头上,他只需要调度好场地人员和麦子的轮转即可,着实省了不少力气。

钱文仲解决了一个心腹大患,迅速腾出心思也安排了一事。之前打麦是按照筐来划分,谁的麦子就贴上谁的标签,一目了然。但是万一有人在筐那里动手脚,这就不好了。于是钱文仲就把当年收税时学的那套本事使出来,让人取了计量用具,在收谷时现场测量。这就比用筐更加科学和透明,还无须再去管是谁的筐了,只要把数目合上就行。

士兵们当然极力拥戴,这么做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测量完毕,当场就能把应该交公的。和分给他们的粮食分开。这比事后再组织人来再折腾一次,可要省时省力得多。

使人跟樊泽远一说,他当场就同意了钱文仲的主张。都是大老爷们,谁耐烦成天三斗米五斗粮的算来算去。能够少些麻烦,快些完事,就是军队一向崇尚的简洁明快的硬朗作风。

钱灵犀见钱文仲虽仍是忙得脚打后脑勺,却越来越有序,便也能闲下心思到一旁凑凑热闹了。

她早看着士兵们举着的一个奇形怪状的打麦工具心痒半天了,这跟原先在家乡常见的用来脱粒的稻桶,和拉碾子滚稻穗不同。是用一根长直竹子上面做个活动接头,带一个用四五根竹片绑起来的枷做成的脱谷工具。这玩意儿据说叫连枷,用时在半空中一甩,再借力往下一落,就听得啪啪啪一阵声响,那些麦粒就脱落下来了。

她喜滋滋的跑上前去借用,人家虽然觉得耽误干活,但见是参军家的小姐。倒也没有为难,“只是这东西可不好使力,姑娘小心些。”

钱灵犀没想得太复杂。可等她实际操作起来,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看人家一扬一甩打得啪啪有声,她也一扬一甩,却落地无声。

对面那个原本应该跟她配合的士兵停下来哈哈笑得,“姑娘,您这是在给它挠痒痒么?”

钱灵犀窘得小脸微红,不服气的又抡起来挥舞两把,却是差点扫到自己头发,惹得一众士兵们哄堂大笑,都停下手来看她耍把戏。

钱二姑娘虽然年纪不大。但也是有自尊心的。再不干这丢脸的勾当了,把连枷一扔,红着脸跑了。

可她跑回去了也免不了挨一顿奚落,钱文仲只是翻个白眼,做做表面工夫就罢,丫头们躲在后面笑。这也不足为惧,只石氏是真生气了,把她揪在后头训斥,“哪有姑娘去干这样粗活的?还跟一群粗汉子一起,也不怕惹人笑话,你这年纪也不小了,怎么还跟小孩子似的……”

钱灵犀给念得囧囧有神,直到钱文仲帮着求情,“小孩子,偶然顽皮下也是有的。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