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 (第1/4页)

渴贾詹淮蟆�

不过幸好眼下入秋,那个文冠果进入成熟期了,上回陈晗来开的炼油作坊已经开始忙碌,等到那项进益回来,家里还是能够更加宽裕些,也有能力给钱敏君置几块好皮子做嫁妆了。

九原这地方虽然别的东西不行,但皮货却还不错。只是这里的皮货商人都精得很,好皮子往往要放到入冬下雪之后才肯拿出来卖,价钱虽贵,但比在别处还是要便宜不少。石氏已经和几家皮货店说好,等来了新皮子,就马上就通知她。

不过想起女儿的亲事,石氏却有些犯愁,看着钱文仲想提起一事,却又不好开口。倒是钱文仲临出门前又想起一事,“樊将军在此地没有亲人,他现困在帅府里,我们也不好坐视不理,中午你让厨房准备几样菜送去,也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石氏应下,前脚送走钱文仲,后脚两个女孩的针线师傅宋氏就来了。她倒是敬业得很,只要轮到她上课,风雨无阻,准时报到。虽然家境不富裕,却没有那些世俗常见的红眼病或是爱贪小便宜的毛病,行事大方,颇得石氏欣赏。

先跟石氏请了安,见她想开口说话,石氏却抢先打断,让人请两个女孩儿出来,和她一起去客房学习了。因为家中屋舍窄小,所以钱家那间唯一的客房兼了不少用途。不仅给客人歇脚,平时也充作小会客厅之用。

可宋氏却站在客厅,没有立即下去,犹豫了一下,望着石氏又喊了一声,“夫人……”

石氏微微点头,“你上回说的事我心里有数,只是我家老爷最近太忙,没空商量,等定下来了,一定给你个准话。”

宋氏这才放下心来,“那我就等着夫人的好消息了。”笑着跟她行了一礼,自去教导两个女学生了。

但石氏心里更犯愁了,暗悔自己多事,弄得眼下这么犯难。

心中正在琢磨破解之法,秦姨娘带着小丫头过来跟她请示了,“胡姨娘约了我今天去买花粉,我想着咱们家便有一些,便向二姑娘讨了一盒,打算送她。夫人瞧着可以么?”

“你去吧。”石氏正在心烦,挥了挥手示意她退下却又忽地想起一事,把秦姨娘叫到跟前,“你跟她也算熟识了,有些话差不多可以开口了。眼下老爷不正好遇到事么?你就借着这个由头跟她说说看,看能不能探听点消息出来。她要是有什么难处,你掂量着能帮就帮了吧。”

昨日钱文仲发那么大的脾气,秦姨娘心里早就惦记着这事了,只是见石氏一早有些心神不宁,便没有开口,准备探听到了再来回禀。既然主母想到了,她就应下,自去应酬高杰的妾室胡姨娘了。

这里石氏却继续心烦起另一桩事来。

原来自从钱敏君及笄以来,多有人上门提亲,而宋氏时常在富贵人家走动,也时常被人托付着保媒拉纤。眼见那日又有人来提亲,石氏却不甚满意,她便伺机也提起一事。

本地有一户严姓乡绅人家,虽然出身不算太高,但祖上也出过举人,家里也有几个当官的亲戚,虽然官儿都不大,但勉强和钱家也算是门当户对了。

严家人丁兴旺,光儿子就有五六个,家境很是殷实,算是九原当地的望族。眼下有个最小的,年方弱冠,才中了个秀才,人物也算不错。

他们家不缺钱,也不缺媳妇侍奉,就缺一个说出去足够体面的亲家。若是钱敏君健健康康,人家肯定连提也不敢跟这样的书香世家提出这话。但得知这家姑娘微跛且有些傻气之后,反而动了心思,央了宋氏来说合。

这家人明白事理得很,知道钱文仲夫妇只有一个女儿,定然舍不得她远嫁,便大度的表示,只要不让他家儿子入赘,让小两口跟随钱氏夫妇回他们老家养老送终都可以。而且他们家还愿意出一笔足够丰厚的聘礼,让小两口安家。

石氏是真的动心了,这样的条件简直是为她量身定做的。如果钱敏君能嫁一个这样的人,就算日后进不了功名,但只要老实本分的过日子,也算是她的福气了。

只是石氏还有些不放心,不知道那男方的品性到底如何。于是私下里,宋氏就安排她见了那家子弟一面。

见了本人之后,石氏更加满意了。那男孩是个典型的九原当地人,生得高大结实,质朴憨厚。找到他的老师侧面一打听,知道这男孩虽然稍显没有上进心,却很能吃苦,性格也好,大度不小气。

石氏心中先取了此人,可随后跟钱文仲略略提及,钱文仲却道,“我在这儿的任期就快满了,到时还不知要给放到哪里去。不过想来至多一两任,就可以致仕还乡了。敏君的亲事,我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