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 (第1/4页)

温心媛会跟着迎亲的队伍出来,当然不是给他们夫妇面子,她完全是冲着邓恒才会来的。之前在九原有人提到邓恒的亲事,虽然只是开玩笑,但温心媛的父亲温时卿却有些着急了,想想还是给女儿去了封信,让她来京城一趟,如果能借着洛笙年的婚事,把她和邓恒的事情也定下来,那就是最理想不过了。

可眼下邓恒丢了,温心媛真是心急如焚,她只顾着救自己的心上人,又见钱文仲官职不高,便全然忘了礼数。但钱文仲不好和她一般见识,冷冷的扫她一眼,只当是女儿一辈的小丫头,根本不予理会。

石氏见她好生无礼,心中恼火,淡淡出来回话,“郡主这话说得好生奇怪,赵侍卫有手有脚,又不是我们家管辖之人,怎可限制他的去留?再说了,赵侍卫也是救人心切,我们夫妇感激都来不及,怎会拖他后腿?至于说到赵侍卫的个性,料想最清楚的莫过于太上皇了,既然陛下肯把他派再来负责护卫之事,我们就绝对信任他。若是郡主不信,那倒不应该找我们理论了。”

她这一番夹枪带棒的话,说得温心媛俏脸发白,却丝毫找不到破绽。想想确实是自己莽撞,赵庚生可是景元帝钦点出来的人,如果自己怀疑他,那岂非怀疑景元帝的眼光?若是这日番话传扬到皇宫里,温心媛还想不想做太上皇的外孙媳妇了?

她权衡利弊之后,终于忍气吞声的给石氏夫妇道歉了,“对不起,是我心里着急,一时口不择言,还请钱大人与夫人莫怪。日后等回到京城,再好生向二位赔罪。只是眼下,可否告知赵侍卫的去向?我好带人去助一臂之力。”

石氏稍稍出了口心中恶气,但这不表示她就能原谅温心媛的无礼,所以她又笑了笑,“郡主太客气了,不过我们哪里知道赵侍卫去了哪里?总之是去找人的,如果郡主您也愿意帮忙,我们夫妇也是感激不尽。”

温心媛给个软钉子碰回来,心下郁闷不已,可石氏也没有说错,外头的道路千万条,谁知道赵庚生要往哪儿走?

可要说他们夫妇一点线索都没给赵庚生,温心媛却是不信的。她和赵庚生一路同行而来,那小子虽然时常在她面前装傻充愣,但却不是傻子,有时还会觉得他其实挺有心机,可就是跟温心媛不对盘,也不肯讨好奉承她而已。

眼下他先领着人出发了,要是给他先把邓恒救了出来,那自己岂非没有了功劳?温心媛心中暗自咬牙,忿忿的与钱氏夫妇道了个别,赶紧也去寻人了。她虽没什么本事,但好歹还带着几个邓家的侍卫。他们可都是训练有素的,光凭赵庚生留下的马蹄痕迹,就能判断出他的方向了。横竖也不知道上哪儿找人,不如就追着他一起去了,说不定还能捡个现成便宜。

不得不说,他们的这个想法还是基本正确的,可关键时刻,温心媛却又闹起了别扭。在她看来,赵庚生能走的不一定对,不如走一条跟他相反的道路,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邓家侍卫心里有些嘀咕,但奈何这位大小姐坚持己见,那他们就只得听命,却在山中越走越远了。

入了秋,天黑得很快,目力已经有所不及。

赵庚生出来得匆忙,没准备火把等物,在这山里行走,实在是危险。于是再心焦也得令人停下脚步,先做几个火把再说。钱敏君趁着空档,再次取出竹哨吹了起来。这是她们召唤自家海东青的联络工具,之前一路吹过几次,可惜都没有收到麻花的消息。

可眼下夜深人静,再次吹奏,声音似乎格外嘹亮悠远,不多时,就见半空之中黑鸦鸦一只鸟儿清唳着盘旋而下,在夜色中也准确无误的落到了钱敏君的肩上。

“是麻花儿,真是麻花儿!”钱敏君喜出望外,伸手去摸它腿上的竹筒,里面已经有了一张写好的字条。

上面简单的绘了一张线路图,而在某处特别标明一颗大大的五角星,下面写着:“我们就在此处,速来!”

赵庚生一把抢过字条,他这些时在京城太学院里可不是白混的,于行军布阵,山川地形都有了一定的学习和了解,上面这寥寥几笔画得虽然简单,但他却可以根据旁边注明的南北方向判断出准确的路径。

当下对着地形左右一研究,赵庚生大手一挥,没做完的火把也不要了,“都跟我来!”要是这样还找不到人,他真是寻块豆腐撞死得了。

高山密林深处,缓缓走来一人。

说是一人也不恰当,因为此人背上还负着一人。也不知这一路跋山涉水,走过多少艰辛,远远看来就跟只大笨熊似的,行动得无比艰难又无比迟缓。

“喂!”背上那人有气无力的说话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