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 (第1/4页)

“对,就是这四个字,夜长梦多啊。”钱文仲想起近日心中挂念的一件大事,更是烦恼,“今年好歹是顺顺当当的收割了,我本说让女婿早些把粮食脱手,安安稳稳换了银钱,也好踏实过年。可悔不该跟他提了一句灵犀从前所说的加工作坊之事,他顿时心心念念的上了心,眼下一心想把粮食加工成粉面了再卖个高价。可如此一来,只怕今年就赶不上了,万一等到明年生出些什么变故来,可如何是好?”

石氏听着也是叹息,“这头一年,当以稳妥当先,女婿想立功这没错,可也实在是太心急了。”

“谁说不是呢!”钱文仲也很犯愁,可洛笙年年轻气盛,对自己的话听不进去,他能怎么办?

第410章 问名

为了收割一事,九原上下闹得是人仰马翻,等到中秋节前,总算忙得告一段落。辛苦一场的官兵们俱是把累积已久的疲倦化作节庆时的狂欢,在觥筹交错中热闹不断,直从中秋一直欢庆到了重阳。

九月十四是钱灵犀十五岁的整生日,一些交好的人家早就预备着礼物要来讨酒喝。

“说来你们府上酿的酒真是不错,甘洌香醇,既有滋味,又不上头,我家老爷爱得跟什么似的,自尝了一回就巴巴儿的收进书房里,再不让旁人动一手指头。等过几日你们家丫头的好日子,我们必是要厚颜上门来叨扰的。”

听知府大人盛行恕家的夫人温氏这么说,底下一众女眷纷纷附合。

在随军的官宦家眷中,老人家一向是不多的,能跟出来的基本都是各家主母。而上一任九原知府文大人事母至孝,又因母亲有诰命在身,得做个典范,于是便在每年重阳,在衙门里遍插茱萸,请些本地上了年纪的长者前来赴宴,以示敬老尊老之意,而后宅也会请些同僚家眷来热闹热闹。

文大人虽然走了,但这个优良传统却保存了下来,是以今日钱灵犀也跟着石氏到府衙来做客,她倒不在乎自己生日有多少人捧场,只是听得大家对自家的酒赞不绝口,心中很是得意。

二姐的酿酒技术真不是一般的长进了,这回过节,她家酿的酒可是最受欢迎的礼品,有些交好之人甚至喝完还主动讨要。钱彩凤一看这势头,只好又抓紧时间酿了许多,也幸好现在搬了严家的那处大宅,后院的地窖宽敞阔大,否则就是有心施展,也没地方搁了。

钱灵犀估摸着,照这情况看来,二姐将来要开个酿酒作坊。那是绝对大赚。相比起布料。北地的人们还是对酒的需求量更高。只是九原本地,除了莜麦,什么粮食都颇为难得,价格也贵。眼下只是应付送礼和自家开销,还不算什么,可要是正经做起买卖来。这个成本就不能不精打细算了。

她正在心里琢磨着,旁边素来和她交好的通判家小姐许如萱却扯着她打听,“你及笄时,是谁给你插簪?”

钱灵犀抿唇一笑。“是我婶娘。”

原本石氏是想请位年高有德的妇人来给她主持,可林氏却坚持要石氏来。石氏因膝下只有一女,眼下虽渐好了,但毕竟钱敏君的傻名声可是一直背了许多年,因此有些顾忌,可林氏却道,“我们乡下人命硬。别看灵丫眼下给您养得娇滴滴的,可也实在不是个柔弱无用的,您就放心好了,碍不着什么事。蒙您关照她这么多年,要是换做别人来,别说这丫头,就是我们心里都是过意不去的。”

石氏听了很感动,也很慎重,这几日天天在家练习。比钱灵犀这个要及笄的人还紧张,可这些外情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许如萱听说是石氏给钱灵犀及笄,顿时笑得眉眼弯弯,“我就知道肯定是你婶娘,偏我娘还说兴许你家会请温夫人,看来还是我高明。”

钱灵犀偷拧了她一把,“是是是,谁比得上你聪明?所以早早的订下人家呀!”

许如萱自幼便订下亲事,是母亲娘家嫂嫂的侄儿。算是亲上加亲。早约好了等许通判这一任干完,就送女儿过去完婚。

许如萱羞红了脸。拍打着钱灵犀,“你呀,就是惯会取笑我,有本事你将来就别嫁人!”

她一时羞窘,又在打闹之际,难免有些忘形,这声音就稍大了些,听得温夫人顿时转过头来,“你们两个在议论什么呢?谁要嫁人?”

这下许如萱脸一直红到耳根,钱灵犀急中生智,忙道,“夫人听岔了,方才许家姐姐跟我说,看今日前来赴宴的老寿星们,有些人家昌四世甚至五世同堂,这样会治家的人可真是有本事。”

温夫人看她们一眼,倒也不再追究,“说得也是,我虽没读过什么书,可也曾听我们老爷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