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救灾之法四 (第1/2页)

做为救灾的主导者,而且有朱明理和樊顺在,吴忧不需要亲力亲为,他反而清闲了下来。 在朱明理和樊顺想来,只要维持住现在的场面,救灾的事情便可圆满完成,事实也的确如此。 可吴忧并不这么想,他有自己的盘算,解决难民的吃食只不过是第一步,十万难民,哪怕打个对折,也有五万的劳力,这是一个庞大的人力资源,如果错过,才是真正的浪费。 回到吴府。 吴忧一头扎进了书房,没人知道他在里面做什么,直到傍晚时分,吴坎敲门,说话声传入书房:“少爷,天使来了。” 吱呀。 书房的门被拉开,吴忧走了出来 ,长长的打了个哈欠道:“走,去看看。” 吴坎口中的天使说的是朱高,在吴忧的心里,朱高的形象和天使相去甚远,不过谁让人家是夏皇身边的人呢 ,哪怕叫耶稣,也只能由他去了 。 每次朱高来吴家,都是宣旨,想来这次也不例外,一定是自己赈济难民有了成果,夏皇一高兴提前给予赏赐。 正在吴忧想着夏皇会赏赐些什么的时候,脚步已经到了前厅。 见到朱高,吴忧便要躬身接旨。 朱高伸手,制止了吴忧的动作道:“吴大人,咱家不是来宣旨的,陛下让你明日上朝。” 听闻不是来给赏赐的,吴忧心里略略失望,不过他很快就疑惑了起来,只要随便派一名内侍,传个话就可以了,没必要让朱高亲自跑一趟。 见吴忧眼中的疑惑之色,朱高继续说道:“吴大人,陛下让咱家告诉你,武安侯联合了部分朝臣,明日要对你发难,你要小心了。” 送走朱高之后,吴忧在心里暗忖,好快的速度,黄滔才下葬,便迫不及待了吗? 见吴敌和百事通等人担忧的神色,吴忧宽慰道:“不用担心,我自有对策。” 黄滔的死和赵攸之不同,赵攸之是直接被吴忧下令砍了脑袋,而黄滔是死在了自己家中,这其中可就有说道了。 如果西王对吴忧的仇恨是直接的,那么武安侯对他的仇恨却是间接的。 黄滔是不是吴忧杀的,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武安侯认为是,哪怕他是对的,吴忧也不会承认,这扯皮哪能扯的清楚。 次日。 天还未亮,吴忧便被吴坎叫了起来。 洗漱完毕,又草草吃了点东西,便和吴坎,王武一起前往府衙。 这倒不是因为他关心救灾的情况,而是官服在府衙。 官服只有一套,连一件换洗的都没有,谁让夏皇也穷呢,吴忧不禁在心里感叹。 三人来到府衙时,被眼前的场面惊呆了。 此时,不过刚刚解除宵禁,无数的百姓大包小包,有的甚至推着独轮车等候在府衙外,长长的队伍,直接排到了吴忧的视线之外。 吴忧还是低估了他的政策会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影响,单单赋税便如一座大山,压的人喘不过来气,债券能抵税这一点,就足够吸引百姓趋之若鹜。 负责维持秩序的邹成秀,见吴忧到来,连忙上前道:“大人,今天来的人太多了,怕是 忙不过来,下官已经派人去通知朱尚书了,这个时侯应该快到了。” 邹成秀的话刚说完,吴忧便看见朱明理带着一群人,脚步匆匆的往这边赶来。 朱明理先看了看队伍一眼,然后才看见最前面的吴忧。 朱明理对吴忧当甩手掌柜的做法很不满,他不理解,这可是刷声望的好机会,吴忧为何置之不理。 “吴大人,现在人手吃紧,你来的正好,搭把手吧!” 看着朱明理身后的人,有的人吴忧昨日见过,有的却是陌生面孔,吴忧问道:“他们是什么人?” 朱明理回道:“城外的百姓,有不少生了病,我向陛下请旨,从太医院调了一些太医来。” 不管是爱民的程度,还是细心程度,吴忧发现,朱明理比自己更适合帮助那些难民,他现在明白,为何朱明理会有如此好的官声了。 摆了摆手,吴忧说道:“这里交给你,我放心,我要上朝,就不多留了。” 说完,吴忧朝府衙内堂而去,换了一身官服,然后朝皇宫的方向而去。 吴忧不是第一次上朝,上一次上朝的场面他是记忆犹新,如果不是夏皇发话,他甚至一辈子都不想上朝。 上朝而已,至于要起那么早吗?吴忧觉得满朝文武都有病,得治。 近墨者黑,万不能被这些人感染了,不行,必须得让吴坎接着告假。 正在吴忧这样想着的时候,三人已经来到了宫门外。 此时,穿着花花绿绿官服的官员,陆续赶来,在皇宫门口排起了长队。 放眼望去,一个也不认识,让吴坎和王武在外等候,吴忧加入了队列之中。 记录考勤的官员,吴忧第一次来时见过,不过并不知道名字。 等待的时间不长,很快就轮到了吴忧,吴忧拿起毛笔,和上次一样,写上了名字,不过字依旧是歪歪扭扭,而且巨大无比,简直不堪入目。 这一次,负责考勤的官员并没有说什么,而是重新换了一张纸。 这倒不是吴忧有意为之,他的毛笔字是真的丑。 放下笔,吴忧不再逗留,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